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孫榮富 

過去面對少子化,政府提出曾「零到六歲,國家幫忙養」、「友善育嬰補助」,仍然不見明顯起色。近日,台北市長蔣萬安即推出生育獎勵補助加倍,首胎加碼到4萬元,「給錢補助」就能有助解決「少子化」的國安問題嗎?

台灣人為何不願生養小孩?不敢生養小孩?人口就是競爭力,這不僅是個人、家庭的問題,更是涉及企業、政府的責任層次。事實上,2020年台灣只有16萬5249名新生兒,死亡人數17萬3156人,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已然出現「生不如死」的境況。

台灣職場上甚至有「生育歧視」的嚴重狀況。據勞動部研究,發現三年內未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勞工上升比率達22.4%,但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女性勞工投保薪資上升比率僅17.8%。

ADDY6433
圖片取自:(FB 蔣萬安

蔣萬安市府不知道的是,在台灣職場上多數仍存有「生育歧視」的觀念,仍有女性勞動者因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導致無法升遷,或影響薪資,職業婦女可能因為難以面對職場壓力,因此就會選擇晚生、甚至不婚不生。

美國是兩性相對較平等的開放社會。借鏡美國經驗,面對生育歧視的因應方法是:企業主管會要求懷孕女性員工,在不要與職場脫節的前提下,有一個漸進式的配套作法。例如:即使女性員工在育嬰假期間,企業主管仍會與該育嬰女性員工保持聯繫,在育嬰前減少工作量,在復職時則慢慢增加工作量。

蔣萬安市府解決少子化是舊式傳統型的給錢補助,並沒有從少子化問題的根本上,消除「生育歧視」觀念的普及式新型做法。女性生育或育嬰不該僅是女性的責任或是該家庭的責任,或許,政府或相關專家應可參照美國經驗,研議針對女性工作者生育育嬰與企業職場的一種「不脫勾」的政策作法,應是可思考的適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