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透過科技把城市打理得更宜居、有效率與綠化,近年國外有業者與市政府蒐集數據,繪製垃圾地圖,從垃圾的源頭——亂丟垃圾,到蒐集垃圾的垃圾桶,新科技幫忙政府打造更宜居的智慧城市,效果顯著。

掃描垃圾全民一起來,找出城市垃圾熱點

美國有一款名為 Litterati 的 app,能夠匯集群眾上傳的垃圾數據,紀錄和分類城市中的垃圾。使用者可對垃圾照相,上傳它的位置、材質、類型和相關品牌。這樣一來,社區居民會協助創造一個獨特的垃圾地圖。

Litterati 的創立,來自於企業家基施納(Jeff Kirschner)的日常生活。基施納一天與她的女兒爬山,女兒看到水裡有個塑膠瓶,表示它不該放在那裡。基施納表示:「那是個很天真,但是極具洞察力的點子,讓我開始思考。她提醒了我以前還在兒童夏令營時,在探訪日之前,每個人都會撿起 5 件垃圾,不消多久就能掃完整個營隊。」基施納開始計畫這種模型如何應用在全球。

2012 年一天,基施納上傳了一張在街上拍下的菸屁股照片到 Instagram,過了沒幾天,他發現自己已經上傳了 50 張垃圾的照片,「每件垃圾我都有撿起來,藉此記錄下對地球的善行。」後來基施納與人分享他在做這件事,這項講究美學照片又結合環保的活動,其他人也開始參與,至今 #Litterati 的 IG 貼文已達 25.6 萬則;基施納理解到,這是個蒐集數據的群體行動。每個人拍下撿起來的垃圾,都有它的故事。它顯示這個人撿起什麼,Instagram 上面的地點標記、發布貼文時間、垃圾上的品牌等資料。

宜居城市

Litterati 活動所拍下的垃圾照片。圖片來源:翻攝自 TED

#Litterati 的 IG 撿垃圾照片。圖片來源:翻攝自 janisselbyjones

#Litterati 的 IG 撿垃圾照片。圖片來源:翻攝自 seagog

一天,三藩市為了要徵稅,想要理解菸蒂佔了市內垃圾幾成,他們派人沿路以紙筆紀錄下街上菸蒂,並為所有香菸買賣設下 20 分的稅。而後,他們被菸商告了,認為這種紀錄不準確。三藩市詢問基施納能否提供他們需要的科技,基施納開發了 app 提供給市政府,三藩市藉著蒐集來的垃圾數據,不只抗告,反而加倍了稅,增加了 4 百萬的稅收。

基施納在 TED 的創業分享:

Litterati 目前已經與許多世界各地的城市合作,包括追蹤曼非斯(Memphis)的垃圾熱點、監控諾福克(Norfolk)的商店街等。

litterati 紀錄下超過 2.5 萬副口罩與手套的地圖。圖片來源:翻攝自 Jeff Kirschner 推特

垃圾地圖 App 發現,最多民怨之處,不一定有最多垃圾

在匹茲堡的反垃圾專家米契爾(Christopher Mitchell)透過該程式蒐集資料,主導一個名為「垃圾指數」(Litter Index)的活動,繪製城市垃圾的密度地圖。

結果他們發現,城市裡最髒的街道,不是最常收到投訴的社區,而是最被遺忘的地方。米契爾:「最多垃圾的地方,居民最沒有意願回報。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什麼解決方式,也沒有人願意解決。他們與我們的系統完全沒有連結。」米契爾認為城市可透過這個垃圾熱點地圖,在分配地區資源時更主動,而不是被動反應。

環境科學家考格(Win Cowger)與加州大學的學生組成團隊,也利用 Litterati 工作,在美國南加州都會區的 18 個城市撿垃圾,並紀錄下詳細資料。

他們每個禮拜都會清理垃圾多次,但發現同樣量的垃圾都會一再出現,於是就想,該如何有效減少亂丟的垃圾?

政府對市民開罰有效嗎?一項對於費城的研究發現,即使過去 10 年政府開的垃圾違規通知單成長 300%,但是人行道還是很多垃圾。

因此方法可能要往源頭找。有些政策會禁止使用塑膠袋,或者對特定產品徵收「垃圾費」,比如三藩市從 2022 年開始,零售商每賣一包菸,就對他們徵收 1.05 塊美金,作為清理成本。

考格的新研究從地上撿到的收據分析時間和位置,發現路上的垃圾從製造或販賣的起點,最遠只會「旅行」2 公里,大部分不是因為被吹走或者沖走,而是人為丟棄。

這讓考格的團隊提出 2 點建議。一,垃圾的生命歷程,通常是當地的問題,而不是跨區域的。因此政府應該要從社區層次去蒐集資料並分析政策,才會最有效率。二,製造商應該要為垃圾負責,考格表示:「我們應該要監察那些垃圾上顯示的品牌公司,先注意他們,從他們身上著手改變他們製作與販賣商品的方式。」

垃圾桶滿出來好噁,智慧垃圾桶出動!

上面討論的是隨地亂丟的垃圾,但對於那些乖乖被丟進垃圾桶的垃圾,也能透過地圖型數據管理。

匹茲堡想要改善城市的清潔系統效率,他們發現一個問題—— 2 千個垃圾桶中,誰是垃圾熱點,很容易就滿了?因為缺少每個垃圾桶所剩容量的數據,他們只好每天都開垃圾回收車繞一圈,到每個點的垃圾桶回收。如此,有些垃圾桶在回收車抵達前就滿出來,而其他冷門地區的垃圾桶,回收車好不容易開過去,卻還很空。

匹茲堡開始使用「Victor Stanley Relay」這種智慧垃圾管理系統。該系統使用安裝在垃圾桶內的感應器,計算垃圾桶有多滿,接著把資料傳給所需單位。如此一來,市政府就找到蒐集與利用即時數據的方式。

宜居城市

Victor Stanley Relay 把感應器裝在垃圾桶內。圖片來源:翻攝自 VictorStanley

實際操作後,如果回收車只蒐集 9 成滿的垃圾車,設備折舊率減少了,汽油使用量也降低,先前不斷繞圈的回收人力可以重分配,垃圾回收人員從原本的 25 個減到剩 9 個,其他 16 個被指派到其他清潔、水溝、修剪樹木等工作。整體來說,平均每個月可以省下超過 12 萬美金,1 年可省下約 144 萬美金。

宜居城市

垃圾桶地圖。圖片來源:翻攝自 VictorStanley

除了人力成本減低外,氣候成本亦然。匹茲堡在 2018 年通過「氣候行動計畫  3.0」(Climate Action Plan 3.0),目標是減少一半的交通碳排放。而垃圾回收車若運用智慧垃圾管理系統,只把車開到 9 成滿垃圾桶的地方,每個月可以減少 1.9 萬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燃燒 2 萬噸煤的碳排。

匹茲堡公共工程總監蓋伯(Mike Gable)表示:「值班經理能找出當天需要清空的垃圾桶,也就能畫出回收車司機該走的路線。」一旦抓出數據,市政府就可以擬出最小化回收車隊的方式。

垃圾桶感應器還能監測該區域的樹木數量。怎麼計算呢?你也許會猜,把另外一種感應器安裝到公園等樹木多的地方?但其實只要透過安裝在垃圾桶內的感應器測量溫度,如果該垃圾桶所在區域的溫度太高,市政府會評估該區域的樹木遮蔭是否足夠,作為未來種樹的參考數據。

垃圾是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項目。透過智慧城市的方式治理,從追溯地上垃圾的來源,到改善蒐集垃圾的方式,不僅給市民更宜居的生活環境,也省下許多成本,減低碳排,創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本圖/文由「CitiOrange 公民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這是誰丟的垃圾?」這款 app 邀請「垃圾魔人」上傳垃圾大數據,還來乾淨城市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