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怡穎 

國民黨政府來台時接管許多日式房舍,過去日式宿舍的文資活化與利用,是一個討論已久的課題。由於缺乏政府資金和高運營成本,致使這些日式房舍,到處都是以委外經營的咖啡店和文化集市方式展現。

這種情況引發了一個問題,“文資活化的單一視野”,使得台灣許多具有歷史底蘊的建築,為了保存與活化,是否僅能透過這種方式呢?還是有別種方法可以通過文化、創意和日常生活方式的重構,來創造更多的歷史文化融合?

融入文化和創意:

融入文化和創意是為歷史建築帶來新生命並展示當地藝術和文化場景的一種方式。這種方法涉及創建藝術家工作室、展覽空間和展示當地藝術、音樂和表演的活動場所。通過這樣做,它有助於保護建築的歷史意義,同時也為現代用途提供功能空間。

這種方法的一個例子是位於前日本殖民地宿舍內的台北藝術村。該建築被改造成當地和國際藝術家和創意人員的駐地計劃,他們在空間中工作和展示他們的藝術。台北藝術村已成為創意實驗和藝術創新的中心,並成為歷史建築如何重新用於當代用途的典範。

另一個例子是位於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它位於一個舊倉庫內。這個空間被改造成一個展示本地和國際藝術家和創意的藝術中心。該中心已成為遊客和當地人的熱門目的地,並通過創建文化和創意活動中心幫助振興周邊社區。

通過將文化和創意融入歷史建築的複興中,它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生態系統,有助於推動經濟增長和旅遊業。它還有助於促進當地藝術和文化,這有助於建立社區意識和對該地區文化遺產的自豪感。

古 建築 亞洲人 秋 美麗 建築 豐富多彩 文化 裝飾 森林 新鮮 花園 草 綠色 歷史性 家 房子 日本 日本 里程碑 景觀 現代 性質 老 戶外 手掌 公園 放鬆 鄉村 天空 風格 傳統 旅遊 木 台灣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適應性再利用:

適應性再利用涉及將舊建築重新用於滿足當代需求的新用途。這種方法可以保留建築物的歷史和建築意義,同時也為現代用途提供功能空間。

台灣適應性再利用的一個例子是國立台灣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一座前日本殖民時代的建築內,該建築最初建於 1915 年,當時是台灣總督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建築被中國國民黨政府使用,後來於 1998 年被指定為歷史古蹟。

2003年,政府決定將該建築改建為博物館,展示台灣的文化和自然歷史。該建築經過翻新和改造以滿足現代博物館的需要,同時保留其歷史和建築意義。該博物館現在收藏了一系列展示台灣歷史和文化遺產的展品,已成為遊客和當地人的熱門目的地。

台灣適應性再利用的另一個例子是華山 1914 創意園區。該公園位於一座建於 1914 年日本殖民時期的前釀酒廠內。該建築被改造成文化和創意產業中心,設有展覽、工作坊和零售店。該公園已成為遊客和當地人的熱門目的地,並通過創建文化和創意活動中心幫助振興周邊社區。

通過在歷史建築的複興中利用適應性再利用,它有助於保護建築的歷史和建築意義,同時也為現代用途提供功能空間。通過創造滿足當代需求的空間,它還有助於為經濟增長和社區發展創造新的機會。

社區參與:

社區參與包括讓當地社區參與歷史建築的保護和振興。這種方法培養了對社區文化遺產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這種方法可能涉及在歷史建築內為社會和文化活動創建社區空間,或者讓社區成員參與設計和決策過程。

台南文創園區是個成功的案例,該公園位於一座建於 1905 年的前糖廠內。該建築被改造成一個文化和創意中心,通過活動、研討會和文化展覽吸引當地社區。該公園已成為台南文化創意活動的樞紐,並有助於振興周邊社區。

社區參與的另一個例子是台中廣播局大樓。該建築始建於1954年,2001年以前用作廣播站。2005年,該建築進行了翻新,改建為國立台灣美術館。當地社區參與了建築的複興,在設計過程中考慮了他們的意見。該博物館已成為遊客和當地人的熱門目的地,並幫助振興了周圍的社區。

通過讓當地社區參與歷史建築的複興,它培養了一種歸屬感和對社區文化遺產的自豪感。它還有助於創造滿足社區需求的空間並培養社區精神。

台灣歷史建築的振興需要多方面的方法,而不僅僅是外包給咖啡店和文化市場。通過融入文化和創意元素、利用適應性再利用以及吸引當地社區參與,歷史建築可以以彰顯其文化意義並滿足當代需求的方式得到保護和振興。必須考慮和探索振興這些建築的替代方法,這有助於在台灣創造更具活力和可持續性的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