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李道勇 

國家海洋研究院攜手台大及中山大學,去年10月在小琉球外海進行洋流錨碇,測試結果出爐,20瓩級發電機組,於90公尺深、最高每秒1.4公尺流速海況下,連續運轉17小時,每小時產生16度電,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黑潮實海測試。

國家海洋研究院也在中山大學研發團隊協助下,完成國家級洋流能測試場的優選規劃,選定台東縣伽藍、富岡和新港漁港為洋流發電基地港,未來將有機會在2025年前完成2MW(百萬瓦。2MW每天可產四萬八千度電)商轉機研發測試,並朝國際洋流發電機組測試海域方向發展。

台灣四面環海,西海岸目前聚焦在離岸風電發展,海洋能則鎖定在北海岸、東海岸。至於東海岸有黑潮,可利用洋流帶動發電機。目前,台泥已宣示要在花蓮進行溫差發電。

國海院研發團隊計畫,今年夏天在台東縣外海的黑潮主流區進行長期實海測試,並佈放長約三公里的電纜線,將電力輸送上岸。如果順利完成,明年設置二百瓩級的陣列機組示範電廠,後年將由民間企業的商業運轉,將正式發電、供電。國海院已和鴻海子公司「富鴻網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有助吸引其他企業跟進。

ADDY5299
圖片取自:(FB 國家海洋研究院

國海院研發團隊,明年開始的新計畫,有信心達到每小時產生一八○度電力,約可提供四百戶家庭使用,未來商轉機組若能達一台一千瓩,發電將可增加五倍量能;中央研究院院士徐遐生曾估計,台灣可從黑潮取得約五十GW的能量,每天可產生十二億度電,

上個月瑞典的Eco Wave Power公司宣布其相對簡單的、安裝在碼頭上的波浪能裝置已與土耳其簽署協議,將安裝77兆瓦的發電裝置,完工後這也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波浪發電站。

這個波浪發電站,安裝在防波堤上,利用每個波浪相對於地面的全部高度差,它的小浮筒隨著波浪起伏,驅動液壓馬達,運行發電機,而不是浮動設計。它的部署和維護都很容易,而且不需要用海底電纜將能量帶回岸上。因此,該公司稱其發電機相對便宜,能夠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收回成本。

這家生態波浪發電公司說,它們的使用壽命約為30年,成本約為每兆瓦時44美元,它們每天的生產能源成本能夠與太陽能和風能競爭。

國海院研發團隊應透過各種管道與瑞典的Eco Wave Power公司以及土耳其安波浪發電站,取得合作關係,讓台灣的洋流發電能夠獲得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