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李道勇 

最近,有網友在臉書貼出1張鳳山1所小學被拍下近50名小學生拉成1長條隊伍走在馬路旁,因為沒有人行道,大家手拉著一條長繩自製人行道。網友說,這些小朋友沒辦法安全的回家,連最基本的人行道都沒有,高雄市扯什麼大建設都是鬼扯蛋,許多網友轉而批評台灣路況表示,「行人地獄,台灣之光」。

對此,高雄市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回應,日前即邀集市府交通局、警察局、教育局及校方研議改善方案,經現勘了解,學校周邊已設置通學步道,為增進學童安全,交通局短期將先增設標線型人行道連結學校通學道路,提供行走空間,並搭配取消分向線、設置路肩、速限30等措施,亦請警察局不定期派員至現場,以維行車秩序。另也由教育局協助文德國小提出改善計畫,列入通學步道改善工程專案,向營建署申請補助經費。可見高雄市政府也非對於小朋友的交通安全不加聞問。

其實,我們也已看見高雄市工務局的努力,例如我們看到高雄駁二特區以總體藝文場域的角度,建立了大片的人行徒步區域、穿越路口、還有高雄低軌運輸與平面道路的設計,他們也因此成功的促進商業價值。

ADDY5596
圖片取自:(FB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

對於鳳山小學小朋友沒辦法安全的回家,也有網友提出前往法國的親身體驗,網友說,一般法國人走在巴黎大馬路上就如同「大爺」,不僅車子會主動禮讓行人,甚至連當地人都不看路況就能安心行走,「這在亞洲國家根本沒辦法」,於是這就引起許多網友則批評台灣路況問題、有人說「台灣機車亂鑽,重罰都沒用」、「加速的轉彎車不主動禮讓行人,最是不應該」;有的人說「用路人素質應該要改善」,還有人表示基於人口密度、汽機車數量,要與同條件的國家相比,才具有參考價值。

也許我們的汽車駕駛人更需要理解不同的人在一樣的道路,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身體經驗。這個經驗包含移動的品質、經驗、速度、安全感。不同身體經驗可能包含男性與女性的不同、行動不便利的經驗、日夜間不同的環境氛圍、騎車與行人的不同,或是大人與小孩的不同。

筆者擔任訓導主任期間,就曾要求各路隊在穿越路口時,要記得向等待的車輛駕駛人揮手致意,這個行為不但表現我們的素質,而且能降低駕駛人等待的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