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atellite hovering over the earth

今年元旦起,「國家太空中心」英文由 NSPO(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改為 TASA(Taiwan Space Agency),並改制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

在 1 月 6 日的揭牌典禮上,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國家太空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後,資源會擴充,且擁有相當大的彈性推行相關政策,而其背後的重要任務就是擴展、輔助台灣本土太空產業發展。

他也提到,台灣已經展開低軌衛星相關零組件開發,目標是明年底約 60% 為台灣自製。一起來了解,為什麼台灣必須發展自己的通訊衛星,以及在 2023 年預計達成哪些太空發展里程碑。

TASA 法人化,迎擊太空經濟的全球競逐

2023 年元旦起,「國家太空中心」(Taiwan Space Agency,縮寫為 TASA)改制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直接隸屬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業務範圍包含:太空科技研發與國際交流、太空產業發展、太空法制研究、培育太空科技人才,以及國家發射場域選址;這項改制為政府第三期長程太空計畫的一部分。

蔡英文總統日前親臨主持揭牌典禮時說道:透過第三期長程太空計畫,政府在 10 年投入 251 億和民間共同打造太空產業國家隊,其中 TASA 法人化後將擁有彈性更高的制度與環境,使發展能量更加完備,任務內容也將隨之多元化,例如與經濟部合作推動產業升級、與教育部進行人才培育,除了研發國產衛星,更要跨領域以求共同壯大太空產業。

想知道 2023 年最新科技趨勢與台灣企業行動方案嗎?
→ 立即下載《TechOrange 2023 趨勢觀察報告

為什麼台灣必須發展自己的通訊衛星?

第三期長程太空計畫最早被提出的時機點是 2019 年,當時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掌;近年來,俄烏戰爭等國際局勢變化成了催化劑,台灣更加快了發展太空產業技術的腳步,尤其是低軌道衛星網路的部署。該計畫也被轉移至數位發展部負責,更被稱為「台灣版星鏈計畫」。

在去年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開始在烏克蘭提供「星鏈」服務。「星鏈」這套先進低軌衛星服務,讓烏軍遭到俄國導彈攻擊後,碰上停電也能彼此聯繫,維持軍隊指揮與通訊能力,還有能力鎖定俄羅斯軍用車輛等目標,引導無人機進行轟炸行動。可以說是,完美示範了萬一國家遭斷網時,能如何運用「衛星網路」解救斷網危機,保持內部溝通及外部聯繫

參考烏克蘭經驗,台灣現在也要急起直追,著手建立低軌衛星等備用網路連接。倘若兩岸發生戰爭,台灣就能避免因中國攻擊而導致通訊斷線,像烏克蘭一樣至少「不斷網」撐過前三天,並於第一時間爭取國際關注和援助;另一方面,通訊衛星部署也有助於降低對海底電纜的高度依賴

♦ TO 延伸閱讀:台灣高度仰賴的海底電纜,其實蘊藏極大資安隱憂?裴洛西來台、烏俄戰爭能帶給台灣什麼示警?

據《中央社》,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低軌衛星不僅是全世界,也是台灣專注的焦點,台灣優勢在於,太空中心過去 20、30 年已建構一定基礎,且台灣也展開零組件開發,目標是明年底約 60% 完全台灣自製。

因此,台灣的長遠目標是建立起國內版本的「星鏈」,讓台灣在萬一爆發地緣政治衝突的情況下,也能保有備援網路,維持必要的政府、軍隊指揮通訊。

應由「國家安全」角度,規劃衛星通訊網路

國家太空中心宣布 2023 年底前,台灣將有高達七成的衛星加入國產的自動化元件,例如太空級太陽能電池板、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起落架、訊號發射器,並計畫部署至少 20 枚通訊衛星;也有不少民間企業具備晶片、結構材料等技術優勢,能在太空中心的輔助下,逐步建立起低軌衛星輻射驗證能力。

展望 2023 年,台灣預計達成多項太空發展里程碑,包含國家太空中心的第二枚自製衛星「獵風者」升空,以及福衛八號系列衛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B5G 低軌通訊衛星,還有小型衛星載具計畫也將在今年啟動,合力推進太空科技與產業進步。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太空是台灣國防關鍵】國家太空中心改制目標:組建國家隊、打造「不斷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