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陳木村

台灣早期為了讓文化得以深根以及將文化產業化,所以1992年內政部藉此推行「新故鄉社區營造」。因此1993年農委會就借力使力導入「一鄉一特產計畫」。1998年農委會又再次導入「城鄉新風貌五年計劃」。以及1999年環保署也為配合社區環境需求而推廣「鄉村環境改善再造專案」。以上無論從任何專案計畫展開,都是以當地文化或農業特色為基礎的規劃,並適時導入文化產業化,以期該項專案計畫得以產生後續自主經營與發展的目的。

當時我也參與輔導農委會導入「一鄉一特產計畫」時,初期規劃的動機與立意是很正確,也很適合時機,但卻忽視了「商業及市場」的變化因素。雖然初期也是依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或是氣候等因素,做各鄉農業特色定位與確認,並提供栽培知識與專業技術,但最後卻因為商業及市場機制的不同與變化,所以造成同質化與互相競爭的結論。也就是說當這個鄉鎮確認種植香蕉,那個鄉鎮確認種植地瓜等項目之後,但在歷經成長過程與採收時,會因時間、成本、市場之不同,造成農民的收入各有不同,因此有些農民寧可改為種植收成比較快速、收入比較好的農產品,如此下來就會產生同質化現象,直接影響市場的機制。

以台灣地區的地理環境與氣候而言,雖然地域很小,但卻因有著不同的氣候與地理特質,如果依據此項特質再好好加以栽培種植,何嘗也是台灣農產業文創發展的新契機與亮點。如台灣鳳梨經由文創所研發出來的鳳梨酥,每年產值就超過新台幣300億元,再加上台灣近年也在大力推展新伴手禮,將各種農產業加以研發及創造,提升其附加價值,這項經濟產值也更是驚人。

以現況台灣既有地理環境與生態來看,適合種植各類農產業蔬果地區如:金山地瓜、陽明山蘭花、三灣水梨、獅潭仙草、大甲芋頭、花壇花卉、溪湖葡萄、信義梅子、水林地瓜、阿里山烏龍茶、白河蓮花、關廟鳳梨、旗山香蕉等。其他還有芒果、蓮霧、玉米、薰衣草、金針、香菇、橘子等,可以說是林瑯滿目,而且品質都很不錯,是很值得再深入創意與發揮的農產文創產業。

就如早期我輔導過的白河蓮花,也是如此的農產文化產業化,將蓮花從蓮藕開始到荷葉、蓮蓬、蓮莖等都經過再創造與加工,如蓮花大餐、蓮蓬花藝、蓮藕粉、蓮花茶、荷葉飯等,並運用在生活、服飾及藝術創作上,使之成為台灣農產業運用經濟價值最高的農特產。

為此如果能將農產業加以再創造、再研發,不只可以提升美食與養生功能,同時還可以融入生活、藝術、文化、貿易及經濟,讓農產業可以更具附加價值。而這種農產業也難以被複製化,雖然各地區也有香蕉,或有其他蔬果,但就其品質與技術而言,台灣絕對是優於其他地區,這就是台灣農產業文創發展的利基點。

CCC

仙草可以發展養生、生活、食品等伴手禮

CCC2

蓮花從蓮藕到荷葉都有其運用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