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雲野鶴 
簡報1

最近油價比今年六月的頂峰大跌27%,且已跌至4年多來的最低點,在油價下跌的同時人們最關心的是物價可否跟著下跌。根據一般的經驗,每一次國際油價上漲時,商人都會說因為燃料成本因而上漲,為了要反應成本,商品必須漲;但用同一邏輯為何現在油價已跌成這樣,例如95無鉛汽油跌至31.5元,是歷史新低,而台電也因用油費用大減預估今年會有一百多億元的盈餘,獨獨不見物價下跌。

另外,日圓自從去年安倍首相上台時的一美元兌換80多元日幣的大幅貶值至114元左右,而日系商品幾乎紋風不動,甚至有些商品如奶粉等還逆勢上漲,真是讓消費者生氣。

而對油價下跌及日幣貶值的雙重利多下,國內物價卻為何沒有

反應,消費者不免要問為什麼?政府官員難道除了一句「尊重市場」外,不能多做點什麼來迫使廠商降價商品嗎?財政部長在立院接受質詢時,有提過「姊姊妹妹站出來共同抵制日貨迫降價」,但效果不佳;另有行政院消保處過去在日圓大幅貶值期間,以行政指導方式,協調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台糖、全聯等八大賣場將匯差利益回饋消費者,獲得善意回應。

大家都知道市場上的商品是由供需來決定,如果廠商之間沒有明顯的聯合壟斷行為出現,則政府介入空間不大。但是行政院有物價穩定小組通常由副院長領軍,隨時需注意物價的變化;由本次頂新黑油事件政府各種招數

都使出來,政府應該可在不干預市場秩序的前提下提出若干有效辦法來使物價合理下跌,例如成立消費者物價通報專線以鼓勵民眾舉報惡意哄抬物價廠商、公佈惡意哄抬物價廠商名單、公佈國際主要原物料商情變化、建立主要民生用品市價APP隨時告知商品價格的變化、⋯等,換言之,所有資訊透明化是最商品價格合理化的第一步,再加上的政府的決心與動作,相信可以讓這類的民怨降至最低,所以政府非不能乃是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