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KHS

最近李婉鈺的照片分外精彩,甚至榮登政論節目的議題,或許如劉建國所言與「政治」有關。猶記得藝人陳冠希數年前的不雅照亦曾造成一陣子的討論風氣。人類天性的好奇心,驅動了X週刊、X日報的存在,且歷久不衰。尤其人們生活壓力大,精神上渴望觀賞輕鬆活潑的節目,促使媒體努力「包裝」各類新聞,讓內容富有人情味、故事化、趣味性,為的是製造收視率,促進了新聞「娛樂化」的發展,如將名人的日常事件及有煽情性的花邊作為新聞的重點,並從新聞中盡力挖掘其娛樂價值,此為新聞的發展趨勢。但過度娛樂化隨之而來的負面作用,包括演變為一味地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強化事件的戲劇性與刺激,故屢次引發觀眾對於「道德」的批判。

新聞範圍含有新聞專題、調查性報導、訪談性新聞節目、弱勢者的遭遇、不公義的事件,可適當地加入人情味、故事化、趣味性要素,以增強新聞的可讀性、可看性,令人愉悅,但不能虛構,僅是在形式上使用故事化的手法。敘事中可以通過音樂、特效……等元素,加上主持人的動作、表情,皆可讓新聞節目不過於嚴肅,有些新聞在報導的時候,媒體還會播放與此事件類似或相關的影片片段,增加新聞的藝術性。或是主播、記者的口語表達與配上形式多樣的圖片、動畫,一起構成了特色鮮明的娛樂化新聞節目,再與新聞的輿論監督相結合,逐漸成為一種正向的新聞節目潮流,且從傳播形成社會舆論,進而促進問題的解決。但若為了讓觀眾注意,誇大新聞的轟動效應,渲染暴力、兇殺、色情……等不良內容,會嚴重破壞新聞傳播的實質和內涵,損害媒體的公信力,降低新聞的準確性。

媒體需要做的,是收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以大眾為中心的新聞,因為新聞的基本功能是傳遞與解讀訊息,客觀的按照事實來進行報導,真實是新聞的原則,必須要認真查證資訊來源,保證新聞的可信度。倘若能夠將節目的新聞價值和娛樂價值相結合,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類似李婉鈺的照片事件,顯現出該新聞已過度娛樂化,會影響新聞傳遞資訊的功能和重現事件真相的本質。當大眾通過媒體認識相關事件的時候,會被妨礙認清新聞事件的真相,會影響人們的正確判斷,在某種程度上亦會危害媒體的公信力。其他的負面影響,則有一些民眾可能會過度耽溺於媒體提供的表面訊息和通俗娛樂中,容易降低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而滿足於「被動的資訊接收」。尤其對於辨知能力較弱的青少年而言,易盲從認同媒體所展示的人物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如:豪宅、名媛貴婦的消費思想,或是沉迷於色情和暴力畫面,造成其在生活上盲目的與他人作物質比較、在人際關係中濫用暴力……等失控行為。

另一方面,過度的娛樂化,會導致媒體責任意識的缺失。以2008年的陳冠希不雅照事件為例,很多記者沒事找事、故意編造炒作相關的網站,模仿不雅照風波,更有蓋過始作俑者之勢,屬於記者的主觀猜測或想像,並不符合事實。李婉鈺的照片事件亦然,有很多沒有對當事人的採訪,是記者僅憑借自己觀察到的場景或者人物表情或者其他的小道消息,即在新聞中大肆猜測李婉鈺與劉建國發生了什麽事?或者具有什麽心情?接著,作個「總結」。這樣的模式本來不是新聞應該的,但是在新聞被扭曲娛樂化的過程中卻比比皆是。即使是報導人物的生活,也應該有確切的事實依據,而不應該是告訴讀者看圖說新聞,或者自己給人物貼標籤,這是對事實的忽視。顯見某些記者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職業道德素質,違背新聞規律、將娛樂凌駕於準確、客觀、真實之上,是不符合社會需求的。

原文:專欄/從李婉鈺照片事件看新聞的娛樂化與缺失(上)
※本文獲「蕃薯藤 yam新聞」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隨意轉載,更多請見:蕃薯藤專欄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