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Zera

年金改革這個名詞歷經3任總統了,即便強調憲法「信賴保護原則」是當年賦予退休軍公教的權利,馬政府時代驚覺政府退撫基金瀕臨破產,改革已經是不得不然,於是取消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當時的衝擊和反彈可以說造成馬政府民意下滑的關鍵因素之一,年金改革變成一個敏感的議題,社會輿論有很多的討論,對於軍公教彷彿開始一場無止境的被凌遲,很多汙名化的標籤讓他們被羞辱。2016年的9月3日超過10萬人走上街頭舉行「反污名、要尊嚴」大遊行,這次遊行之後對於改革方向並沒有任何影響或是改變,幾場座談會照樣進行,每次的座談會都爆發大批群眾激烈的抗衝突,場內為著程序問題激烈爭辯,場外一千多位員警與抗議民眾拉扯叫罵。

台灣這些年來整個社會被嚴重的撕裂,政治上藍綠族群撕裂已經成為僵固的板塊,一例一休的法案造成資方與勞方的嚴重對立,婚姻平權的法案造成年輕世代與年長世代的對立,年金改革方案勞工階級與軍公教的對立的同時又是年輕族群與退休人士的世代對立。年金改革說是要保障老人的生活需求,維持最低生活的給付沒有人會反對,針對國家財政的吃緊也是必然的方向,如果退休後不做事,所得替代率還領9成,甚至至百分之百,看在職場上很多的在22K到30K之間從早到晚打拼的上班族,有強烈的被剝奪的不公平感覺,更別提黨職併公職的退休高官們月領高薪的社會觀感了,年金改革已經是社會的共識,但是改革不僅是減少既得利益的所得,過程中如何在政府財政窘迫的狀況下兼顧各行業族群與世代,更周延的制度設計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就像一例一休的勞基法,政府用法律強行介入所有產業規範勞工和企業主要遵守的放假時數和加班費,帶來的衝擊反彈聲浪負面大於正面,原本政府要照顧勞工的美意看得到吃不到。如今年金改革的主軸定為「多繳、少領、晚退」,將公教勞的最高投保率都調到18%,年金標準調到一致,惹來勞工團體大反彈,認為這樣加重他們的負擔。年輕的公教警消改革聯盟也群起反對,強調已經退休的人不能再提撥就應該少領,年金改革更要溯及既往才符合世代正義,年輕的公教人員挺年金改革,抗議退休軍公教吃垮年輕人的未來。年輕人所訴求的年金制度可能造成的世代不均是有事實根據的,因為台灣人口的快速老化,緩慢提撥準備金來不及補足日益惡化的財務缺口,學者預估年輕世代將來可以領到的退休給付可能只有現在的5分之1。

當台灣進入一個理盲民粹的社會,很多公共議題本可透過民主的方式探討尋求社會共識,成為進步提升的驅動力,很遺憾的是在軍公教的座談會也好,一例一休的公聽會或是婚姻平權的公聽會都是雙方嚴重對立,毫無交集,完全無法藉著公聽會或是座談會理性的探討公共議題。完全執政的政府制定政策完全沒有阻力,開完幾場座談會之後,接著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登場,讓各方大鳴大放,走完程序然後就會修法通過,但是面對現有的反對意見,即便通過年金改革卻留下更破碎的台灣,被嚴重撕裂的行業族群和世代對立,大家都是輸家,台灣不會因為改革偉大,反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