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的海外擴張之路受矚,隨著在日本熊本縣第一座晶圓廠即將完工、台灣員工陸續抵達,當地的熊本縣菊陽町居民開始使用一個新名詞,來形容台積電帶來的交通堵塞、房價飛漲和員工爭奪戰現象──台積電震撼。
自從台積電去年開始在日本建廠,對擁有人口 4.4 萬的熊本縣小鎮帶來根本性的變化。熊本縣菊陽町長吉本孝壽(Takatoshi Yoshimoto)接受《金融時報》採訪表示,「台積電的到來是晴天霹靂,」他說,菊陽町突然就像從嬰兒突然轉大人。
報導指出,熊本的變化,是日本作為亞洲最發達經濟體當前挑戰的縮影。日本在 1980 年代佔據半導體主導地位,之後由盛轉衰,將優勢讓給了韓國、台灣以及中國,並歷經長期的經濟和薪資停滯。現在熊本和日本正處於重振國際晶片製造中心名譽的時刻。
熊本市長大西一史(Kazufumi Onishi)表示,「台積電衝擊」是改變日本和經濟結構的重大機遇,「我們需要這種衝擊來改變。」
不過具體來說,台積電帶來的衝擊有多大?
九州金融集團:台積電帶來 290 億美元經濟效應
台積電去(2022)年宣布和 SONY 聯手在日本熊本設廠,獲得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了 32 億美元資金補助──大約是台積電建廠成本的一半。
當地的九州金融集團估計,台積電進軍熊本帶來的就業機會增加、基礎設施發展和吸引其他公司入駐等效應,可望在未來 10 年為當地帶來約 290 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其中,也包含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到日本投資的熱潮。
日前,台積電也曾表示正在評估是否在日本建造第二座晶圓廠,但不確定是否會在熊本。
台積電高薪搶人,迫使熊本面對長期缺工問題
儘管潛在經濟效益龐大,卻也對地方帶來衝擊,更迫使熊本面對長期以來勞動力短缺和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台積電祭出高薪搶人才,讓原已飽受缺工之苦的當地企業面臨更多年輕員工跳槽。
根據《金融時報》,總部位於熊本的金剛株式會社,去年 300 名員工流失了 5%,其中一部分就是跳槽到台積電和其他半導體公司。
不過這是否就應該怪罪於台積電?金剛株式會社社長、熊本工業聯合會主席田中稔彥(Toshihiko Tanaka)坦言,員工流失時很容易會責怪台積電,但員工流動是必然趨勢,必須思考如何在勞動力萎縮的情況下提高每個人的績效。
報導指出,台積電熊本廠在 2024 年底開始量產時,全球半導體市場也預期會反彈,屆時要尋找功能更加困難。熊本縣勞動局局長新田峰男(Mineo Nitta)表示,屆時情況將非常嚴峻,更指出勞動力短缺,將成為熊本的長期狀態。
台積電為日本帶來的是危機還是轉機?
不過,熊本縣的短缺問題不僅止於勞動力,因應台積電在當地設廠,光是周邊的基礎建設,包括興建連接熊本機場的鐵路、整修台積電周邊的道路,還有廢水處理廠等設備,就需要台幣約 254 億元。台積電帶來交通堵塞、大量用水需求,也致使稻田面積縮減、地下水補充困難。
熊本縣菊陽町長吉本孝壽(Takatoshi Yoshimoto)表示,考慮到當地能力,目前已經無法容納更多新公司。不過,他強調,他一直告訴其他官員,台積電只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因為我們將是一個歷史性計畫的其中一環。」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台積電的到來是晴天霹靂」日本被迫面對長期短缺問題,卻也視為機會?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