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台灣自日治時期之後,開始引進西方制度,由一開始的周日休息,逐漸到周六上班半天,再到公部門的周休二日,以及目前的一例一修制度;其主要原因固然是體認到工作與休閒的平衡,惟近日卻有連署希望能夠推動周休三日的提議,此議題引發各方的熱烈討論,但在討論該議題之前,實有必要多方參考各國經驗,不可貿然推行。眾所皆知,法國可以說是一個浪漫的國度,而法國人也極度重視假期休閒,近日我國公民連署團體引用外國經驗,認為周休三日可以使勞工離職率降低,工作更有效率。    

但如果以法國為例,檢視該國中小學的上課狀況,會發現假期越多與學生的學習成效可能並非成正比,法國基本上每上七周或六周的課會連放兩周的假期,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1940年代制定帶薪年假制度,且認為夠長的假期才能使學生減輕壓力,但實施以來卻常見第一線教師反映學生在假期回來後忘記了之前所教授的內容,且因為長期待在家裡面導致作息不正常,精神更加不濟。    

ADDY6755
圖片取自:(FB 鄭文燦

法國可說是目前歐洲各國中上課天數最少的國家,僅有144天,相較於我國課綱規定的上課200天差距甚大,但若以國際評比加以考量,如PISA測驗,我國的測驗成績則是遙遙領先法國,因此在學生學習與壓力調適如何取得平衡上,放假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解方。    

且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狀況來看,以疫情期間為例,當家人長期相處時,反而提高了家暴的通報比率,或許旅遊業可能從中受益,但整體社會卻須共同承擔各界必須付出的加班費及家庭照顧等有形及無形的成本,因此應該是先落實一例一休制度,或是就某些產業試行周休三日,而非貿然的全面推動。再以高中目前推動的目前八點到校,在實行上阻力並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搭配了家長的作息,因此在中小學階段,或許也可以仿效八點或九點前到校,但是延後一小時放學,以接軌上班族家長的作息時間,這樣也可以不會讓孩子一放學就進入安親班,事實上並未增加與家長相處的時間,如此方為國家之福,且也能讓社會先有一個適應期,而不是貿然通過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