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清厚 

歷經35年,朝野二次輪替,農委會終於升格為農業部。但對廣大胼手胝足的農民恐怕也無感;他們在意的是所得能不能提高;農產魚品能不能暢銷;老田天能不能風調雨順,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

我國以農立國,隨著時代潮流變遷;面對農業凋萎,過往農業扶植工商業,早期政府認為回饋照顧農業、農村、農民,是義不容辭事。是以在七十年代,政府排除萬難,充實農村醫療資源,普設群體醫療網,毅然於74年台灣光復節開辦農民健康保險;以至84年老農津貼的實施,在在為農民的福祉向前邁進大步,寫下台灣農業史上輝煌的一頁。

可惜,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農民命運多舛;使得國內農產魚祇品遭致中國大陸屢屢禁止輸入,農民受害受苦,也無力挽回,無可奈何,又能怎樣?大陸禁止品項包括鳳梨、蓮霧、釋迦、柑橘類水果和石斑魚等。蔡政府對農魚產品外銷大陸幫了什麼?除了補助補貼外,仍然於事無補。

ADDY5634

圖片取自:(FB 陳吉仲

台灣農民樂天知命,與事無爭,不求聞達,祇求溫飽。「二00四國際紀錄片年度台灣獎」首獎作品「無米樂」紀錄片,是台灣台灣農民四百年來奮鬥的故事。台灣的農民刻苦耐勞,忍別人不能忍之忍,容天下難容之事。

農民靠田吃飯,又年齡老化,也無一定所得;由於氣候變遷,破壞農業環境,產銷失衡,農業經營日趨嚴峻,前所未見。雖然近年來政府鼓吹綠能,光電業者四處尋找可以租用的土地,給種植綠電,租金比起政府給予每分地的不休耕補助高出太多;讓農民出租農地給人種電,趨之若騖。

但當農業生態遭破壞,農村面貌漸趨改變,農民的生活環境,也不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時,台灣到底是福?是禍?如果台灣的農民面對自己的家園太陽能板時,是他們所要的嗎?

農委會升格農業部,如果祇是人員的擴編,單位的提升;農民又能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