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杰夫

翻看金馬影展的官方網站才知道,「金馬獎」創辦自民國五十一年,是政府為促進國片製作與肯定優秀影人所舉辦的獎勵競賽。「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的頭一字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皆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現在的金馬影展,應該是台灣、大陸乃至華人社會都耳熟能詳的電影盛會吧,難得在台灣,一定要抓住機會,好好看幾部影片。

可惜因為手慢的關係,好多場重量級放映都被「秒」完,自己這邊也課業繁重,只好挑選三場,分別是「台灣短打」聯映,《晚五朝九》,《大同》和《32+4》

「台灣短打」應該是金馬影展的保留單元,以前是台灣導演拍攝的本土題材短片方可入圍,今年變成導演或者短片和台灣有關係的即可入圍,現場映後交流期間表示不滿,認為片不對「題」。今年入圍四部影片:《帕敢青年》講述緬甸帕敢青年們面對挖玉石和毒品的故事,導演李永超來自緬甸,在台灣念書。《禁止下錨》講述台灣外勞買賣孩子的事,導演曾威量來自新加坡 ,《海風》導演李俊逸是在倫敦唸書的台灣人,影片邀請知名演員楊麗音、蕭君泰加盟,講述孩子在外國唸書的單身媽媽與外勞的關係。最後一部《幽鳥紀》是在美國的台灣導演拍攝的概念作品。
在我看來並不是影片不夠多元精彩,只是觀眾如我,買票入場,是對台灣本土題材和導演都有期望,可是看到的卻是「普通」短片集合。

第二場觀影選擇了杜海、鄭彌彬、宮崎大祐、拉錫奎蘇卡恩來自不同國家的導演依靠時間順序拍攝不同地區發生的事情的故事合集《晚五朝九》,片花非常吸引人。影片講述中國農民工的愛情、新加坡的師生戀、日本黑幫、泰國的科幻電影拍攝過程。


映後四位導演到場交流,他們都說想透過影片宣洩自己對自己國家的擔憂和不滿。在我看來,如《紐約我愛你》《巴黎我愛你》等故事合集電影不在少數,手法不算吸引,但用時間排序拍中國、新加坡、日本、泰國的故事引發我的好奇。可惜可能導演資歷不夠,時間排序只是噱頭,故事之間並沒有太大相關,聲稱拍攝的是黑色幽默電影也沒拍出感覺。宮崎大祐說道「性和暴力是黑色電影不能避免的。」可惜我在影片中看到如暴力場景是為暴力而暴力,並沒有太大的震撼力和隱喻,導演們要繼續加油了。

第三場觀影也是我最期待的,周浩導演的紀錄片《大同》,影片從多個視角講述中國大同市長耿彥波,體現了各方的聲音。影片的真實和給我帶來的震撼無法在這裡簡單表達,頂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光環,必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紀錄片,在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同展映的《32+4》來自香港大學生陳巧真,看是一部講述自己家庭的「私」紀錄片,也反映了香港底層家庭和外來移民的故事,也是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