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過年到了,民眾紛紛忙著採買年貨,而國內最大、最著名的年貨大街,非迪化街莫屬。迪化,是中國新疆的第一大城,也是該省的省會。而迪化街,則是台灣的第一條年貨大街,也是大稻埕的第一街。如今,中國的迪化市已成為歷史名詞,但台北的迪化街,仍是南北貨集散地的代名詞。

農曆年,許多民眾喜歡來逛迪化街,逛街採買的同時,也來了解一下大稻埕的歷史故事吧!說起大稻埕的歷史與文化,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文資始料專家莊永明,首推為該領域的專家與國寶,莊永明老師生長於大稻埕,長期蒐集、鑽研大稻埕相關的史料、文化事蹟。

莊永明表示,台北迪化街仍保有曾是中國最大行省省會的這個地名,不過在老一輩心目中,它是「永樂町」,這是日據時代的名稱,更有人還是以「南街、中北街」等相稱,代表著一些殘存的鄉土記憶。

1860年代,大稻埕因台灣開港崛起,淡水河挾帶水利之便,醞釀了茶鄉歲月的溫床。台灣早期號稱「一府(府城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的開發盛況,後來翻轉到大稻埕,有其自然環境、及歷史背景的優勢,1884年的台北城竣工,1885年台灣建省,因緣際會之下,「沉艋舺,浮大稻埕」,淡水河下遊的大稻埕,成了當時的明日之星。

迪化街一、二段為大稻埕最早的街市,也就是大稻埕第一街。根據史料記載,第一位到大稻埕落地生根的人是林藍田,他原住雞籠(基隆),在1851年,以林益順之名,開設行郊,產業豐厚、頗有成就,但因聽聞海盜登陸,而連夜逃到大稻埕,建屋三棟,城為大稻埕最早建築。

大稻埕初期發展,以霞海城隍廟和媽祖宮為中心,再向四方發展。如今,迪化街以穿越台北大橋,延伸至至大龍峒,但在長輩心中的迪化街,仍然是一、二段而已,也就是當時永樂町的範圍。

迪化老街有其特有的建築風格,從山牆、女兒牆,一直到房屋立面,古色古香,令人讚嘆。這些源自大正時代的建築,有人稱為是巴洛克式建築,但莊永明老師卻認為,該建築兼具東方特色、及本土風格,並非西方的建築美學名稱所可以涵蓋稱之。

一條老街,擁有不同的多樣風貌。老街南段,曾是漢藥材集中之地,其中不乏百年商號的中藥鋪。朝陽街(今民生西路)以北,則是南北貨、乾料食品批發集散地。日據時代,老街到六館街(今南京西路尾端),曾是最大的布料批發商密集處,至今永樂市場改建前後,該地仍是布商的集中地。

在永樂町時代,迪化老街是孕育台灣頂端商人的溫床。當時的商場,恪遵童叟無欺、物流貨暢的生意法則,以致於出現後來獨領風騷的頂尖商人,甚至傳至第二代、三代,仍是商場菁英。現在的統一集團、新光集團、台鳳公司、中日飼料等知名企業財團,都是當時從老街出身,至今仍是台灣的企業領袖。

過年走訪迪化街,除了採買年貨之外,也可細讀、品嚐其中的歷史故事,讓復古的年味,陪伴採買的民眾,滿載而歸的,不只是伴手禮及年貨,還有溫情的大稻埕記憶。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年後轉職 你轉的是轉機還是危機?
法務部莫因人廢事 因噎廢食
過年不再只回南部 北上飯店過年夯
大陸台商到底是境外人士還是同胞
溝通不等於全盤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