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映蘭、黃靖萱
數大不再是美,粉絲的經營, 已從「廣」,轉為「準」和「深」,臉書粉絲數多少不再重要! 連LINE都推出LINE@,要幫你精準經營小眾粉絲, 你更不能錯過,微博和微信如何幫你在中國創造品牌知名度!
母親節前,塔吉特位在雲林的蛋糕工廠,工作人員正一顆顆檢查現採即送的芒果,仔細將撞到變軟爛或過熟的部分去掉,這樣的動作已持續好幾天,因為這1800公斤的芒果,即將被做成高人氣的芒果千層蛋糕。
這頭工作人員忙著檢驗,另一頭蛋糕師傅加緊趕工滾麵皮、送烤爐……,趕著將這5000個芒果蛋糕送到訂購者手中。
「做一個8吋、400公克的蛋糕,大約會用到300公克的芒果,今年訂的芒果數量大約可做5000個,」塔吉特行銷經理周正捷計算著。精準算出能接單的數量後,塔吉特立刻在自建的手機App,以及在臉書(Facebook)已有3.8萬個粉絲的「塔吉特」粉絲團銷售。
穩穩黏住一群小眾
銷售模式更精準 幾乎零庫存
靠著粉絲的支持,這款芒果蛋糕在母親節前就全部完銷,塔吉特進帳約385萬元。因為一群忠實的顧客,每次塔吉特都能精準地以食材進貨量計算可製作的蛋糕數量,再發文推出限量品。「做吃的最怕進料用不完,但用這套模式做下來,幾乎沒有庫存,也不會浪費食材。」周正捷說。
像塔吉特這樣的中小企業,若能穩穩經營一群粉絲,就可精準掌控原料量幾乎等於出貨量,網路家庭創辦人暨董事長詹宏志稱這是精準的銷售模式,「現代銷售很多時候不是為了拚量,有些剛創業或中小型店家,太大的訂單也做不來,他們拚的是銷售的『準度』」。
塔吉特最近的臉書po文,不是銷售蛋糕的訊息,而是「我們LINE@帳號開通嘍,想擁有塔吉特第一手消息的朋友們,趕快拿手機掃描QR Code加入好友吧!」
在台灣,臉書每月有1600萬的活躍用戶,在人手一支手機的高普及率下,上線不到4年的LINE,在台灣的用戶更突破1700萬。
網路趨勢專家劉威麟指出,現代人對社群媒體的黏著度很高,「對資訊有缺乏焦慮症,所以很愛上社群媒體上看看別人放了什麼新訊息。」對社群媒體的高度依賴,造就出臉書上的各種社團,甚至成立粉絲團,追蹤某個商家或名人的動態訊息。
去年下半年,連手機通訊軟體LINE,都在官方帳號之外,再推出針對小型或地區型店家、社團而開發的「LINE@」。讓這些不需要幾萬名粉絲的店家,有經營自己小眾粉絲的平台。
「LINE的官方帳號門檻好高」,這幾乎是沒有申請LINE官方帳號店家的心聲,設定費、月費,加上貼圖上架費,1年費用至少700萬元以上,連五星級飯店晶華酒店都擔心這筆行銷預算效益不如預期,而沒有申請。不過,晶華就有申請LINE@生活圈群組。
「LINE@比較適合的形態是經營熟客群,有點像簡單的CRM(客戶關係管理),」LINE台灣商務總監陳佳聰舉例說明,前陣子他們去拜訪一家台北市的麵包店,因為他們發現,這家麵包店平時po文滿頻繁的,但好友數卻一直停留在500人,原本陳佳聰的團隊想了解問題,並教麵包店一些增加好友的方法,但麵包店經營者卻誤以為,LINE來訪是要以他們作為成功案例。
原來,這家麵包店強調天然及手工,老闆根本也做不來太大的量,本來就只想經營熟客就好。過去,他要不斷接聽詢問和訂貨的電話,現在,他只要在LINE@放上每天麵包出爐的時間和品項,還可一對一回覆每位熟客的問題,目前店裡一半以上的訂單都來自LINE@。
從線上導引到線下消費
純手工麵包店 只經營熟客群
短短半年,LINE@在台灣已有7萬個帳號,最高比率是零售、餐飲,陳佳聰分析,裡頭多數都是實體店家,目的是透過LINE@的經營操作,將粉絲從線上導引到線下消費。
「過去幾年我都在教臉書經營,今年開始我覺得將是LINE@引爆年!」過去重心在幫客戶於臉書經營社群的讚點子數位行銷執行長權自強認為,「臉書和LINE@兩個平台其實是很好的互補。」
權自強以自身幫忙操作的塑身衣品牌蘿琳亞為例,目前已在臉書上有26萬名粉絲,很難再擴大,因為是相對高價的商品,接下來他想透過LINE@做深化的工作,營造一對一諮詢,或是針對老會員,進行更多後續服務。「愈是高單價,或是知識取向的產品或業種,愈需要深入博感情,拉近距離感,增加信任感。」權自強說。
開業才剛滿3年的可道律師事務所,老闆娘林靜如就用LINE@經營一個粉絲群組,顛覆了一般人對法律冷冰冰、有距離感的想像。
大大的眼睛,說起話來笑聲不絕於耳的林靜如,和先生在大學法律系是班對,畢業後兩人都沒考上律師執照,先後賣起小火鍋和炸薯條,由於有這段做小生意的經驗,培養了林靜如和粉絲打交道的經驗。
經營餐廳10年後,受到黑心油品風暴衝擊,他們決定把餐廳收了,隔年先生考上律師執照,於是他們開業經營律師事務所。「這一行起頭特別難,不像賣吃的,路人經過會想進來吃吃看,沒有人會這樣走進律師事務所,」林靜如想到可以在社群媒體經營粉絲團,幫丈夫打響事務所名號。
林靜如先在臉書開了名為「律師娘講悄悄話」的粉絲團,她把曾經聽過或處理過的案例,化名和改寫成小故事,因為有法學背景,她很快地將事情中的法律問題及觀點寫成一篇小短文,粉絲團一上線後,第1週就有3000多人加入。
「像前幾天,我朋友去自助餐店用餐,遇到客人插隊,還用難聽的字眼罵他,朋友就問我,這和公然侮辱罪有關嗎?」林靜如信手拈來,每天身邊都有很多生活情境,作為發文的素材。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社群經濟再進化 養對粉絲賺更大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