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倫娜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歌聲響,歌舞昇平。」演唱的聲音如舞池裡穿著旗袍「女舞師」的舞姿曼妙動人,四周座位的煙霧迷漫,賓客的衣香鬢影,在華燈閃耀的舞廳裡,仿如穿越時光回到了上世紀30年代。

美女、美景豈可少了美食相伴,於是「十里洋場岩燒牛排、海陸嘉年華、情繫百樂門鮮蝦盅、月圓花好龍鳳配、夜上海蘋果派」一道道出場,菜名吉祥好彩頭,充滿海派風格的名字,來自於「百樂門國際集團董事長特助」邱素蕙的手筆;她幽默自稱原是「台灣名記」(名記者)。果然擺盤均是豪華大氣,用料紮實一嘗就是道地的進口好貨,想想百樂門的招牌、與來客多有吃遍各方的饕客,就明白馬虎不得。

邱特助介紹說兩岸政商名人來者無數,都喜歡固定的位置,我們坐著的檯位是台灣文藝片的女主角代表愛坐的。「百樂門」在2002年由台商趙世崇在各大國際集團的競比中取得經營權,然後對百樂門重新改造,老上海的傳奇走進了21世紀。新老闆原在上海就經營了豪華版的「台南擔仔麵」餐廳,對高級餐飲並不陌生,個人也到訪過這家「台南擔仔麵」,鮑魚的鮮味記憶猶新。

小時候第一次聽到「百樂門」是在自家的電影院看「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電影把白先勇寫的文章演的活過來。百樂門是當時上海豪門名流的主要交誼場所,例如陳香梅與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的訂婚;常客還有張學良、徐志摩。浙江商人顧聯承在1931年投資建造百樂門,英文名稱 「Paramount hall」,意思是「最高、最卓越的建築」。後來由於經營不善轉讓給法國人勞倫斯。勞倫斯更新為純歐美風格,並聘請了外國樂隊現場伴奏、中外紅歌星伴唱,又有舞女為賓客伴舞。又在來往上海的遊輪上打廣告,船一靠碼頭就有專人迎候,變身後的舞廳生意興隆。

以飲食而言,在「百樂門」嚐到的是懷舊古典的西餐,不花俏的作法反而最適合其氛圍,沒有過多的矯飾便可以吃到好食材的原味:牛肉醇厚多汁、大蝦入口鮮甜。個人現在對強調「跨界」、「分子」、「無國界」、「創意」等的料理,抱持更謹慎的態度,作的出彩的真不多,選錯餐廳就要為吃不好又價格昂貴,懊惱些時候了。而高級食材若不處理好,也愧對大自然的供應。

舞台兩旁閃著「皇后」、「貴妃」的點檯紅字實況,也就是「業績壓力」。21世紀的「百樂門」增加了「男舞師」,必須要有深厚的國際標準舞功底才能應聘。不知大廚也能跳幾支舞呢?後來又一次到安徽蚌埠看「百樂門」的新案:落位在CBD的「綜合體」,因而吃到蚌埠的地方菜,則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今夜,我們先在1930的夜宴!

 

延伸閱讀:

雲客來的牛肉麵

跟隨畢卡索足跡—美食之旅四隻貓 

情義外灘美食事

煎餅的秘密

天下第一粉——湖南津市牛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