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台東縣太麻里為了吸引觀光客,所以在其入口處,建置了一座「大貓貍」建築,這座大貓貍建築外型與日本招財貓的外型很雷同。曾經風光一時的嘉義布袋地區「高跟鞋教堂」建築,其實也是與當地文化或產業根本無關。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吸引觀光客,但初期雖然吸引很多人潮,但現在卻是幾乎沒有人潮。桃園市復興區茂盛山林中,也斥資了上千萬建設一座「巴陵鐵塔」,這座鐵塔不只會產生光害,同時還會傷害當地的野生動物與自然生態,更離譜的也是完全與當地泰雅族文化無關,初期也是人潮湧現,但現在卻是人潮稀落。

曾幾何時台灣各地也為了提升觀光人潮,又瘋起了「天空步道、迴廊、吊橋」等,各式各樣的噱頭名稱與建築如:桃園新溪口吊橋、小烏來天空步道、新竹青蛙石天空步道、清境高空景觀步道、南投琉璃光之橋、太平雲梯、竹崎親水公園天空走廊、山川琉璃吊橋、小錐麓步道繩索吊橋等,全台估計超過二十座同屬性的觀光步道或吊橋。這些建築當初開放時,也是吸引了很多觀光客、人潮滿滿,但都在歷經短期間後都是相同結論,淪為蚊子橋、蚊子步道。

16830f6c-b5c1-4872-86f2-78ac23a01dca

各地政府為了當地經濟及產業發展,所以都投入了非常大的經費與建設,但最後的宿命卻是相同,關鍵在於都缺乏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概念,所以就一窩蜂的抄襲建設,毫無地方特色文化或產業元素的融入及規劃,所以最後的宿命當然就是雷同。

為了發展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雖然目前各具蓬勃與創意,但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點元素,也就是美學素養與文化元素,所以才會一味的走抄襲路線。不論前述的各項建築、地標景觀或裝置藝術等,最後結論幾乎都是曇花一現。

因此如果要在當地建設任何景觀,就必須先針對當地文化做深入探索及分析,並以此為核心衡量與評估整體建設成本、素材運用、造型融合、周邊環境影響及評估、未來發展或經營策略等,都必須是在經過審慎思考後才行規畫與建設。前提是在當這些建設完成之後,要再有當地文化元素的故事細述為基礎,才有助於後續發展的依據及多元產業或商品的研發,如此一來就會在當地漸漸形成特色商圈或景點,才是地方產業得以創生或永續經營之道。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了當地特色與魅力文創產業的創生或再造,不只當地政府政策要有遠見之外,還要融合具此方面的專業或顧問,更要整合當地具有文化意識、理念或產業的耆老、專業等人才組合做整體規劃,才能創生一處具有魅力與特色的地方文創產業。唯有如此才是地方文創產業發展的基礎,並以此為主軸與核心再擴散至周邊產業,甚而帶動地方整體經濟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