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204期 作者/辻哲夫 圖片/康健雜誌

2025年,相較於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日本團塊世代(約等於戰後嬰兒潮)在這一年將大舉進入75歲,將有五分之一成為75歲的中齡老人,日本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無論貧富、健康,每個人都會面臨衰老以至死亡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會罹患各種疾病,如何在疾病的幽暗中確保生命品質,將是日本政府的重大課題。

日本的經驗可從單元照護(unit care)講起。

日本在特別養護老人院(簡稱特養,通常收容最重度失能的老人)導入單元照護的做法。過去日本特養是6個老人住一個房間,導入單元照護觀念後,老人家移入單人房,很多人擔心一個人住很危險,沒想到,老人家一個人住之後,和6人一房相比,走路步數、和人講話的量都增加。

支持老人活得像自己

所以無論幾歲,活得像自己,不用因為照護的方便而委屈,維持老人的獨立自主,成為日本明確的目標。

況且,2025年之後,日本獨居老人只會愈來愈多,讓老人家在住慣的地方老去,成為日本基本政策,社區綜合照護的概念也因此成形。

所謂社區綜合照護的概念,是指老人家在腳程30分鐘可到的生活圈,居住、生活(飲食、購物、財務管理等)、照護、醫療、預防等功能一次購足。

第一件事,老人家要維持體力元氣,能自立自強獨立生活,就要防範慢性病,若忽視慢性病防治,未來就會和照護緊緊相連。所以各城市全體投入預防以及代謝症候群健檢、指導。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老人家就算衰老生病了,也要透過社區綜合照護的照護與醫療功能,維持老人家的獨立與日常生活。

日本具體的政策在2011年推出獨居老人的附設服務(在宅醫療、護理、照護)的老人住宅、24小時定期巡迴訪視看護,改變了醫療的模式。從病到死,雖然有治療疾病的醫學學術(醫院),在疾病醫療之外,也需要加上支持生活的在宅醫療。

東京大學高齡社會綜合研究所花了5年,以都市高齡化最嚴重的千葉縣柏市做研究,發展出「柏市專案」,推出柏市社區綜合照護的城市設計。

柏市專案第一個支柱,是以往診為基礎的在宅醫療多專業合作的模組化。在宅醫療除了醫生之外,還需要護理師、照護等專業合作,減輕從事在宅醫療的開業醫生負擔。不過,日本開業醫生之前的訓練也是醫院的專科醫師訓練,在從事在宅醫療前,也需要重新進修包括緩和醫療、失智症等主題的專業知識。這研習由醫師團體與市政府主辦,其他專科協辦,以此建立立基於地方的團隊合作…【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4期

延伸閱讀:
翻轉醫療崩壞?家,是最好的病房
硬朗老年要提前準備!長壽5秘訣
拒絕臥床,從年輕開始
2025台灣超高齡社會,我們準備好了嗎?
Vision2025/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Stan哥的第二回人生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