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李漿蔣

美國總統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宣稱:「當需要保衛我國及盟友時,我一向願意使用武力。」然而,這樣的宣言在國際社會中真的有實際意義嗎?讓我們看看近年的國際事件,再來檢視拜登的承諾是否僅止於口頭上。

賴清德總統於五月廿日就任,緊接著,中共於廿三、廿四兩日進行環台軍演。拜登在西點軍校的發言,似乎是在回應中共的軍事動作。然而,從過去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實際表現來看,拜登的承諾是否會有實質行動,仍令人存疑。

根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數據,2015年以來,美國在海外軍事行動的次數逐年減少,反而是外交手段和經濟制裁成為主要手段。例如,去年以巴衝突再度爆發,美國除了口頭譴責之外,並未有任何實質軍事介入。這是否意味著,當需要保衛盟友時,美國實際上的行動力道可能遠不及拜登所言?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在廿五日的聲明中,對中共軍演表示關切,並呼籲北京自制。美國仍致力於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數據顯示,美國在台海議題上的軍事承諾,實際上更多是停留在言辭上。根據美國國防部報告,自2010年以來,美國向台灣出售軍備的數量逐年減少,2019年的軍售金額僅為200億美元,遠低於前幾年的平均水平。

拜登政府也多次強調其對台灣的支持,但實際行動卻不見得有多大突破。以今年三月為例,當時中共在南海進行大規模軍演,美國除了派遣軍艦在附近巡航之外,並未採取更強硬的軍事措施。這是否反映出,美國對於台海議題的立場,其實更傾向於外交和經濟手段,而非真正的軍事介入?

JMOY3009

(圖片取自 FB Joe Biden

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感謝美國政府及國會對台海和平的支持,並強調台海穩定對全球安全的重要性。這樣的發言無疑是對美國的外交禮貌,但若深入探討,美國的支持是否真的如其所言,值得深思。

美國在台協會(AIT)指出,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克.麥考爾(Michael McCaul)率團訪台,並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這次訪問固然是一種象徵性的支持,但實際意義又有多少呢?

根據《台灣關係法》及《對台六項保證》,美國的對台政策更多是基於法律框架,而非實際軍事承諾。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報告,自《台灣關係法》頒布以來,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更多是象徵意義,實質上的軍事援助並不多。

從拜登在西點軍校的演說,到賴總統的感謝,再到麥考爾的訪台,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無疑是存在的。然而,這樣的支持更多是停留在外交層面和口頭承諾,實際的軍事行動卻少之又少。

當我們看見以巴衝突中,美國的介入程度有限,再對比台海問題,是否能預見當台海真的發生衝突時,美國會採取何種行動?拜登所謂的「願意使用武力」是否只是政治言辭?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台灣更需要的是自立自強,而不是僅僅依賴美國的口頭承諾。畢竟,當風險來臨時,真正能夠保護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