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吳娟瑜

最近台灣出現了所謂「慣寶寶」這個名詞,指的是有些父母把孩子寵過頭,慣壞了。從如果孩子有霸道行為,要就是要到底,父母就「乖乖地」給出去;如果孩子反唇相譏,父母也是軟弱不敢應答;如果孩子成天溺在3C產品裡,父母也只能唸個兩句,然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像這樣慣壞了孩子的父母就是養出「慣寶寶」。進一步而言,各位,要是看到鄰里孩子有如下表現,就可以認定又一個「慣寶寶」出現了。

MND

一、慣寶寶成了一家之主。

假日去那裡玩?挑那一家餐廳?ipad玩多久?課業做不做?今天上不上學?一切的一切都由他做主。

這是當初,寶寶身邊的大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誤解了「尊重」的意思。以為尊重一個生命個體就是事事順從他,讓他做決定,而失去了從小制定遊戲規則,讓孩子得到適度規範和引導的黃金時刻。

二、慣寶寶一言九「頂」

慣寶寶自以為是,習慣支使別人。若是長輩好意叮嚀,或是多嘮叨幾句,他們立刻出言不遜。

一位媽媽曾經傷心地告訴我:「看到兒子三更半夜不睡覺,拼命上網,我說了他兩句,結果竟然叫我:『妳去死啦!』。」

哇!這種話也說得出口,莫怪媽媽哭了。至於用其他的口頭禪來攻擊父母,那又多得不勝枚舉,例如:「白癡。」「你很煩啦!」「你少嚕囌!」「你走開啦!」

總之,當慣寶寶進到教室,走入同儕間;進到社會,走入朋友間。所有「慣有」的資源、「慣有」的氣勢都將會碰到極大的衝擊。在更大的團體裡,再也沒有處處讓步的人,更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倒不如父母儘早改正自己教養的模式,在軟硬兼施的遊戲規則裡,讓孩子懂得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扮演一個孩子在家庭、在人生裡該有的角色。

巨嬰父母現象

這是指在華人社會裡,有不少父母養出了巨形超大的「嬰兒」,這些baby都已經20好幾歲了,有的甚至已經到了40多歲,還成天賴在父母身邊啃老。

萬一這些當年的獨生子女,終於有了對象而搬出去和愛人在一起,仍然三天兩頭回到家搬些食物,或是伸手向父母要點零花錢。

而這些「巨嬰父母」閒著也是閒著,往往換個兩班車,去瞧瞧孩子吧!這時,手上拎著食物,肩上掛著幫「巨嬰寶貝」洗晾乾淨的衣物,還捏著緊緊一小包錢。若是兒子開口就給兒子,若兒子不開口,那就給那同居的女孩,反正遲早是未來的媳婦,買東買西,兒子也用得著。

這些巨嬰般的大孩子就是如此這般享盡父母的關愛,而忽略已經長大成人了,該為自己的人生盡責任,該為父母多做點什麼。

父母回頭之路

不管是「慣寶寶」,還是「巨嬰父母」,這些流行出來的名詞,都說明了社會上有些父母在教養上的盲點;「慣寶寶」的父母、「巨嬰」的父母只要透過成長,覺察自己「給」的部分要更收斂,找到「予取予求」的停損點,自然就不會養出一個一直在「要」的孩子。

救孩子免於貧窮、免於失敗、免於寵溺,為人父母,人人有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