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

想哭就哭吧! 釋放情緒助身心健康 

根據《CNN》,醫學博士朱迪思·奧爾洛夫(Judith Orloff)說,「哭泣和尊重自己的需要和敏感度,是自我照顧和愛自己的一個關鍵部分,意識到自己的需要並尊重它們,有利於身心健康。」

想哭就哭吧!哭泣是情緒表達的方式,最真實反應了內在的情感,也幫助自己向內看見自己的需求。根據《CNN》,醫學博士朱迪思·奧爾洛夫(Judith Orloff)博士說,「哭泣是自我照顧,也是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尊重它們並看見自己的需要,有利於身心健康。」

壓抑情感不只造成疏離 也在身體留下印記

哭泣常常被視為一種軟弱的象徵,在社會上通常不鼓勵情緒的表達,人們傾向於壓抑自己的情緒,經年累月之下,逐漸養成了壓抑自己的內心情感。像是小男孩從小就被告知不應該哭泣,當這些孩子長大後,即使內心有任何情緒,他很可能將自己的情緒埋藏心底深處,並在情感上關係與他人疏離,武裝成社會既定的模樣,與內在真實的自己衝突著,堅強和隱忍很可能會對他們以後的心理健康造成破壞性的後果,這對於一個人往後建立關係時產生負面的影響,長期都可能帶來免疫系統下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身體的危害。

適當哭泣是解藥 有益身心健康

哭泣是人類表達情緒的現象之一,也是情感流動的自然反應。它就像一把鑰匙開關一樣,去釋放深度的悲傷或幸福的情緒。哭泣好處已廣為人知,大量研究表明,適當地哭泣能放鬆情緒和緩和痛苦,當壓力不斷增加,交感神經會隨著累積的壓力持續增強。賓夕法尼亞洲立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勞倫·拜爾斯瑪(Bylsma)說,哭泣有助於促進副交感神經的運作,達到緩解壓力與放鬆的功能。

當情緒釋放後 有助覺察內在需求

Orloff博士說到,如果你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那麼當你首次哭泣時可能會因為不習慣而引起你的焦慮,這是件正常的事情。她強調,這個過程可以慢慢來,重點是「你必須回去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在一起,重新一起經歷曾壓抑的情緒,因為內在小孩的哭泣是在不安全狀況下產生的防衛,而將情感的開關關閉」。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想哭就哭吧! 釋放情緒助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