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小丞   

在當今的台灣社會,媒體對於國防政策的呈現方式是否大幅度的左右了民情?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總統過去八年在國防方面的表現表示滿意。然而,當我們深究台灣與中國大陸在軍事實力上的巨大差距、美國對台軍售的真實效益時,不禁令人思考,民眾的這種滿意感是否建立在充分、客觀的資訊基礎之上?或者,這僅僅是媒體操作下的一種錯覺?

從兩岸軍事實力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時所處的困境。根據113年度預算,台灣國防預算為6068億新台幣,相比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費預算則高達近7兆新台幣,比台灣的年度總預算都還要高出兩倍有餘。這種懸殊的差距凸顯了台灣在任何軍備競賽邏輯中都處於明顯不利的地位。然而,這樣的現實在媒體的報導中似乎很少成為焦點,媒體更傾向於突出軍事動向的正面報導,如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計畫的推進,以及蔡總統對於國防事務的高度重視。

ADDY9310
圖片取自:(FB 蔡英文 Tsai Ing-wen

美國對台的軍售的部分,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但是否真的符合台灣的長期安全利益?美國軍售給台灣的武器種類、技術水平和交付速度,甚至是美軍希望國軍採用的作戰方針,能否真正滿足台灣面對軍事威脅時的需求?這些問題往往在媒體的報導中被忽視或簡化,民眾因而可能對美軍售抱有過高的期待,而忽視了軍事平衡的複雜性和軍火交易背後可能存在的商業利益。

更為嚴重的是,近年來媒體對於國防政策的監督責任似乎有所淡化。面對一連串軍事意外事故、國防部長兒子影片事件,以及國防政策的諸多爭議,媒體的報導往往偏向保守,缺乏深度分析和批判視角。這種情況導致了公民社會對國防事務的認識受限,對政府的盲目信任加深,影響了國防政策的健康發展和民主監督的實施。

媒體在報導國防事務時應該承擔起更為嚴謹和批判性的態度。只有透過充分、均衡和深入的報導,才能幫助台灣民眾建立起對國防政策的客觀認識,促進台灣社會對國防事務的公開討論和民主監督,確保國防政策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以更好地保障台灣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