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作者:  論壇報副刊 

BGS15

◎Joan

半夜兩點多,一位女大學生滿是歉意的搖醒了媽媽:「媽,可不可以幫我看看我的作業,我已經努力了好幾個鐘頭,可是就是不對勁。現在我也搞不清要從何改起了。」母親努力撐開沉重的眼皮,打量眼前的一張石膏畫像,像是發現新大陸地宣布:「你這個石膏像鼻子的角度不對,還有下巴的陰影也沒有打好…。」

還沒說完,女孩的眼淚已經撲簌簌地落下,母親忽地驚覺,睡意全消,趕緊轉換焦點:「我很喜歡妳畫皮膚的筆法,水水粉粉的完全表現皮膚光滑圓潤的感覺。另外,你畫這個眼睛的陰影,角度畫得恰到好處,好像帶著情感一樣…。」女孩止住了眼淚,請母親回頭繼續睡,彷彿充了電似的說:「我大概知道該怎麼改了。」

同理的效果勝於批評

有時看起來,幫助者實際上未必幫到什麼忙,求助者卻從一開始就知道該怎麼做,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呢?依我看,許多時候求助者只是精疲力竭,慌了手腳,好像一根孤獨的火柴快要熄滅,他需要的,不是被質疑怎麼表現成這樣,而是要加添其他火柴助燃,活絡他的熱情力量而已。

批評則會使人耗損,真要指出他們的不足,可以用「加法」引導,「如果再多一點…就太好了。」這種說法,效果大都比減法來得顯著。

誠實說,教自己孩子比較容易看到他們的缺點,教別人孩子比較容易看到他們的優點,所以為什麼在某些方面,我雖然可以親自教導,卻支持「易子而教」之觀點,不僅交換所長和經驗,能激發受教者更多火花,也是透過不同視角去觀察、了解並欣賞孩子,反而更能見到孩子不同的一面。

積極樂觀帶來正面影響
2017世大運中打破世界記錄的台灣舉重金牌選手郭婞淳,曾被一百四十公斤的槓鈴壓傷腿而坐輪椅。當她恢復訓練,怕再受傷而不敢舉時,教練一直鼓勵她:「妳可以的!」在最後一舉舉過一百公斤,才順利度過撞牆期。

我家附近的市場,有兩個並排賣雞蛋的攤位,一個是胖婆婆,另一個是瘦婆婆。胖婆婆總是笑容可掬地向客人致謝,計價的秤也讓客人可以看得一目了然,以致大排長龍,維持了客人一定的忠誠度。

瘦婆婆則不苟言笑,客人愛買不買拉倒,秤也放在只有自己看得清的地方,令人不由得懷疑自己有沒有吃暗虧。儘管瘦婆婆的蛋比胖婆婆每斤便宜一元,客人依然零零星星。這個例子也突顯了,懂得正面回饋他人的,無形中吸引的就是他人反饋的正面效應。

每個人都蘊藏著創造自己命運的可觀力量,因此我們若散發積極、樂觀、開朗的態度,就能帶給周遭美好的影響。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回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