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雅淳
從小到大,我在金錢管理上都不太有危機意識,直到生了小孩,經歷幾次經濟危機,有了房貸,同時背負養育孩子等種種壓力,讓我決定讓周米謎理解,「在金錢上,媽媽無法有求必應」,從她上小學後,我就一直嘗試讓她建立金錢概念。
存錢的初步嘗試
一開始,我使用「三桶金法」:給孩子三個存錢桶,每週投入相同金額,分別是花、存、捐:「花」是可以使用的零用錢;「存」是規劃未來金額較高的花費;「捐」則是讓孩子擇定一個社運團體,捐錢實際支持他們對議題的努力。實際執行半年後,我承認失敗,宣告終止。
檢討實際運作狀況,「捐」的部分操作得最好,因為她選擇的是她關心的核能與亞泥議題團體,因此目標清楚;「存」的部分,由於那段期間沒有想買什麼大東西,因此無感;主要問題在「花」的部分,提倡這個方法的媽媽強調「一開始要忍住,不要限制孩子的用途,讓他們自己學習控制與規劃」,但在實際操作上,周米謎總是會去買各種令人無法贊同的垃圾食物,等花完了又需要用錢時,就開始拗,經過數不清的無效討論與衝突後,我終於決定喊停。
雖然,計畫喊停,卻有一些原則藉此建立,例如:周米謎的文具若用完了,用剩餘的來要求媽媽買新的,就由媽媽出錢,但若是遺失,很抱歉,請用自己在這段時間存下的存款,這方法實施兩次後,周米謎再也沒有遺失過任何文具。
這個計畫在周米謎二年級終止後,很長一段時間,我想不出什麼新的方法讓她可以實質參與財務規劃,頂多打開存摺讓她看每月薪資帳戶的收支,讓她理解「不是到提款機前面站一下錢就會自動跑出來」。
成功由自主選擇累積
一直到今年事情有些不同了:她強烈地想到日本旅遊,並且具體提出各種旅遊想像。一開始我並沒有太當一回事,但幾次後我仔細觀察,發現她會研究旅遊節目的介紹,並且從中挑選自己有興趣的項目,這些不是憑空要求,而是她主動對世界產生興趣。
但我仍希望這件事不是不勞而獲,而且兩人的國外旅行,對一人支撐的單親家庭畢竟仍是負擔沉重,思考很久後,我想出了「365天存錢法」:在記事簿上寫下從1到365的數字,每天選擇一個數字劃掉,並且將這個金額存進存錢桶中。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依照當下寬裕與否決定存入金額大小,一年後約可有七萬元的存款,雙人日本行綽綽有餘。周米謎負責決定並且劃掉每天的存入金額,所以她必須了解每日大致的花錢狀態,或者,有時可以鼓勵她「我們把在外面吃飯的錢存到日本的存錢桶」,就可能打消她想吃大餐的欲望。
我們現在還在為明年下半年的日本旅遊努力存錢中,雖然有時兩個迷糊的人會忘記,錢多花的時候會賴皮,但這對我是重要的體悟:規劃要有真正的夢想為基礎,成功的歷程一定是由自主的選擇累積而成。
關於周雅淳:
經營FB粉絲頁「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有一個小孩周米謎近九歲,單親資歷也近九年。想透過這個專欄,回顧自己以非傳統性別觀念與孩子相處的歷程,以及截至目前為止的發展狀況。
※原文刊載於2019年7月號《媽媽寶寶》389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
※延伸閱讀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