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微曦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日昨出席民進黨舉辦的「投資未來世代」的青年論壇,他強調,520就任後,要打造一個讓年輕人能「悠然過日子」的國家。這是他引用文學作家葉石濤的文字:「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地方」,他要將台灣帶向一條教育創新、青年人身心健康的康莊大道上。

這當然是民進黨要拉回年輕人的選票的美化承諾,但看看現在年輕人的普遍困境:低薪,買不起房,不敢婚、不敢生…,如何能悠然過日子呢?

這讓人想到賴清德在選前拍了一部宣傳短片《在路上》,模仿美國公路電影的方式,以蔡英文總統開車,載著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奔馳公路,中途交棒給賴清德,換他開車載著蕭美琴奔向前程。

影片推出,民進黨自認拍得很成功,達到該黨繼續執政,將可引領台灣人民開向更美好遠景的宣傳效果,甚至於還翻譯成多國語文,到海外播映。

此影片的製播者,模仿美國公路電影的手法,或許未可厚非,但取名《在路上》,不知民進黨和其製播短片者,到現在選後,知道其原著要表達的是什麼內容嗎 ?

ADDY8863
圖片取自:(FB 賴清德

《在路上》是號稱垮掉的世代時期的美國小說家暨詩人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1922-1969)在1957年出版的小說。雖是一本著名文學小說,但內容卻是描寫書中主角為追求個性,與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一路上他們狂喝濫飲,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遊蕩到舊金山,最後作鳥獸散。書中雖展現了美國遼闊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鎮,但卻也呈現當時美國嬉皮時代,年輕人對前自身前途的迷惘,和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這部小說,一經問世即令輿論嘩然,被公認為60年代嬉皮運動的代表作品,也算是美國公路文學的起源,後來2012年改編成電影,片名叫《浪蕩世代》,由電影片名,即可知當時年輕人的浪蕩、虛無。

傑克;凱魯亞克雖有寫作才華,作品受到當時年輕人的歡迎,但是評論家並沒有給予太多喝采。事實上,凱魯亞克本身也因年輕時,吸大麻、飲酒過度,47歲時即因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曲張大量吐血而死。

故《在路上》實際反映的是年輕人對自身前途的迷惘,和對國家、社會的失望,而以放縱自己來麻醉身心。

想一想,在民進黨執政下,台灣現在的年輕人,不也是像《在路上》時代,充反失望和無奈嗎?

高房價、低薪、不敢婚、不敢生的問題一直無解,而政府卻又放任高官貪汙、腐敗、欺騙、桃色風波不斷,叫他們怎看得下去呢?故有人也稱現在台灣年輕人,是虛無的一代。

賴清德現在只靠著要讓年輕人能「悠然過日子」一句話,就能解決年輕人的問題嗎?他不過也是像蔡英文一樣,只會講文青似話語的好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