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小丞 

隨著賴清德總統在公共演說中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表態,這一觀點再次成為台灣社會熱議的焦點。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有74%的人大致同意這一說法,僅16%的人不同意。此外,TVBS的最新民調顯示,有64%的民眾支持賴清德的觀點。這些數據傳遞了一項清晰的訊息,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已成為台灣社會的高度共識,甚至可以說是普通常識。

從1999年民進黨發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開始,這一立場逐漸在台灣社會中鞏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而台灣的未來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一決議文在當時為台灣的政治論述設定了基調,也成為民進黨與其他獨派力量持續努力宣傳的核心觀點。

2021年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正式提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進一步鞏固了這一主張的社會認知。賴清德總統在更敏感的就職場合再次強調這一立場,言詞甚至更加辛辣,無疑是民進黨戰略成功的體現。

ADDY8291
圖片取自:(FB 陳素月SayYes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立場在國際法理上存在一定爭議。依據目前的國際現狀,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主權國家的一切國際認證,而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則相對模糊。這一現象並非因為中華民國本身不積極爭取國際認可以及合法身份,而是受到國際政治力量對比和外交壓力的影響。中國大陸在國際上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使得台灣在國際法理上仍處於劣勢。而單就兩岸來說雙方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簡言之就是兩個政府但不是兩個國家,但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暫且按下不表。

上述形勢對國民黨構成巨大壓力。在改革開放初期,國民黨政府以「光復大陸」為目標,並在國際上代表整個中國。時間推進後,國民黨逐漸調整策略,但也因此陷入了內部的政策拉扯。國民黨內部既有保守勢力希望維持原有的「大中國」論述,又有部分希望透過妥協來尋求社會穩定,這種矛盾使得國民黨在面對台灣本土化和國際政治壓力時,沒有迅速且有效地做出反應。

相對於民進黨的銳意進取,國民黨顯得步履放緩。近年來的多次選舉中,國民黨屢屢失利。若國民黨無法在短期內提出一個能夠引起台灣民眾共鳴的政策或立場,那麼未來的政治版圖或將繼續由民進黨和其他本土勢力主導。

對於台灣來說,提高國際認可度和爭取更大外交空間仍是長期目標,但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一框架下形成的兩岸關係,將成為台灣爭與外交成果的重大障礙。對國民黨而言,能否勵精圖治、進行改革及對兩岸關係對出清晰論述,將是其未來能否復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