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承璋

你想看國寶藝師黃俊雄親自上演《雲州大儒俠—武林大風暴》,將藏鏡人、史艷文、真假仙等經典布袋戲角色,在掌中上演栩栩如生的劇情嗎?

你想看明華園總團,跳一場具宗教神祕色彩的鍾馗嗎?只見鍾馗手持符咒、摔鹽米、灑淨水,腳踩七星步,手持黑雨傘,口中大聲喝斥除煞,驅趕四方惡鬼,淨化場地。

除了看戲曲外,你也想親身體驗琴棋書畫四藝,把玩古人留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嗎?渴望閒坐在仿古茶席,邊品茗邊聆聽古樂流淌,既富禪意又享受難得的清閒嗎?

以上這些,現在都可以在一個地方滿足!

歷時四年規劃,台北士林區新落成的「台灣戲曲中心」,已從2016年11月熱鬧試營運了!

許多傳藝界的重量級人物,包括,明華園總團陳勝福、國寶藝師黃俊雄、歌仔戲國寶廖瓊枝等,都陸續前往熱身暖場,早已吸引無數戲迷爭相看戲,場場座無虛席。

台灣戲曲中心是自2012年,由文化部前身「文建會」拍板興建。當初興建的用意極為單純,就是替國光劇團找個棲身之所,因為國光劇團原在木柵的場地,是向台灣戲曲學院租借,不僅設備老舊,場地狹窄更不敷使用。

後來政策改變,戲曲中心不再只為國光劇團而建,而是擴張功能,變為多元的台灣傳統戲曲中心。

2014年文化部正式命名為台灣戲曲中心,除了國光劇團進駐外,台灣國樂團、台灣音樂館也都一起「入厝」。

另一方面,戲曲中心也肩負傳承傳統戲曲的大任,廣納各種傳統戲劇,包括京劇、布袋戲、歌仔戲、客家戲、北管南管戲等。

凝聚好戲劇 做為新標的

占地1.8公頃的戲曲中心,主體建築由建築大師姚仁喜設計,他以「一桌二椅」概念,將戲曲中心分做北棟、南棟、前棟三棟建築量體,有1055席的大表演廳,與300席次的小表演廳,及多個多功能廳與戶外廣場,不僅是買票看表演,更能一次在室內、室外舉辦數個活動,熱鬧得很。

很多人也許會問,台灣有那麼多表演廳院了,為什麼還要為傳統戲曲再蓋一個場子?

實際上,台灣各地的劇院,設計思惟大多以西方戲劇為主,與傳統戲曲所需不同,常常給傳統戲曲表演者不便,布景吊掛設計,也容易受限。

只有台灣戲曲中心是全台首座針對傳統戲曲所蓋的劇院,構思舞台時,姚仁喜也參考清代文獻,走訪清代皇族宅邸恭王府,把戲台與觀眾的距離,設計成清朝皇帝康熙看戲的距離,更把戲廳內廳、前廳戲牆漆成金色,帶人感受過往貴族看戲的享受。

然而,戲曲中心如同許多公共建設遭受政府採購法「最低標」的魔咒綑綁,工程進度數度遭受拖延,還曾發生售出的票,因戲院無法如期完工而取消演出的爭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劇藝發展組研究員邱慧齡不諱言,這麼大的量體,總工程款才12億,每坪造價僅十萬出頭,「隨便一棟豪宅每坪造價都比戲曲中還來的多,」她面露無奈。

不過,傳藝界人士還是期盼,戲曲中心能帶動更多人發現傳統戲曲的精彩。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有人間國寶之稱的廖瓊枝指出,以前大家看戲都要到處跑,現在有了戲曲中心,能把台灣好的傳統戲劇凝聚起來,如同美國百老匯一般,成為傳統戲曲新標的。

「讓台灣代表性的傳統戲劇綻放光芒,讓來自世界的朋友都看得見,」明華園總團團長陳勝福也期盼。

本期〈好享生活〉帶你搶先一逛台灣戲曲中心,了解傳統戲曲的婉約與張揚,沉靜與美好。

台灣戲曲中心

開始興建:2012年
試營運:2016年11月
設施:1055席大表演廳,300席次小表演廳及多個多功能廳
演出內容:京劇、歌仔戲、布袋戲、南管、北管、國樂等中華與台灣傳統戲曲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