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yden

Kickstarter是知名的群眾募資網站,它創立過程不像一般科技新創公司那麼迅速。它的創辦人有構想後經過8年才成立公司,公司設立後也沒有飛快擴張,而是慢慢成長。而且創辦人不戀棧CEO,薪資還自我設限。結果公司雖不以賺錢為目的,仍發展為連年獲利,全球最大的募資網站。

創新點:全球最大群眾募資網站證明:創業成功不一定需要科技背景,也不一定要做高科技,也不一定要一砲而紅。

 

本文3大重點:1.創辦人懂音樂不懂科技,創業構想8年後才實現。2.創辦人不擅長找創業資金,公司卻是全球最大募資網站。3.創辧人不戀桟CEO,薪資自我設限,公司成為公益企業。

 

1.創辦人懂音樂不懂科技,創業構想8年後才實現

我們熟悉的創業模式,通常如下:創業者想到一個絕佳的點子,然後找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討論。接著就在車庫裡埋首寫程式,並且很快完成一個很好用的原型 App。然後創業者就拿著創業方案向投資人做簡報,並且拿到創業基金。接著他們架設公司網站,客戶趨之若鶩,事業一炮而紅,短時間之內遍地開花,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又吸引更多投資人手捧鈔票上門。

然而這樣的創業過程及模式,卻完全不適用在全世界最大的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面,因為它的創辦人Perry Chen的創業動作超級慢。從有了要創辦募資網站的想法開始,到找到合夥人,然後設計網頁,找到投資人,一直到Kickstarter正式推出為止,中間足足經過了8年。

而Kickstarter推出後也沒有爆炸性的發展,以及投資人捧錢排隊這種盛況。但為何Perry及合夥人的創業過程如此另類,而Kickstarter仍然可以成為募資網站的第一呢?那就要從Perry好事多磨的職業生涯談起了。

 

(圖片擷取:crowd-watch.s3.amazonaws.com)

 

Perry Chen是美籍華人,在紐約長大,在紐奧良念大學,並兼作音樂DJ 。他畢業後回到紐約,本來想找音樂方面的工作,但求職不順。當時正值網路泡沫,網路公司的股價都漲翻天。於是在朋友介紹下,Perry去應徵證券交易員,專門負責短線當沖交易。但股海進出的日子過了快兩年,Perry覺得生活很不踏實,於是又跑回紐奧良做音樂。

2001年Perry想辦音樂會,但擔心萬一票房不好,則辛苦張羅到的錢就無法回收。於是他想如果觀眾在看表演前就能先預付門票的費用,那麼他就可以先拿這筆錢來周轉表演的全部開銷,就不用再到處籌借經費了。

可是這樣的方式要如何進行呢? Perry 沒有科技背景,不會寫程式,更沒有創業界的朋友可以討論,於是這個想法就先被放在一邊了。直到有天 Perry 的音樂之路出現瓶頸,他才又想起了這個構想,但這已經是 4 年之後的事情了。

 

(圖片擷取:inklingsnews.com)

 

2.創辦人不擅長找創業資金,公司卻是全球最大募資網站

2005 年 Perry 回到紐約,在餐廳做服務生,遇到了音樂雜誌主編 Yancey Strickler,兩人興趣相投,於是就變成了好朋友。Perry 向 Yancey 提到他 4 年前想到的點子,但 Yancey 並沒有創業合夥人該出現的熱烈反應,只是說:「哦!這個點子不錯,但我不知道是否可行!」

就這樣,Perry 和 Yancey 開始針對募資網站的想法,討論了一年多。兩人都非理工出身,不會架設網站,於是就上網參考別人網站和部落格的風格,學習哪裡要設個按鈕,哪裡要放個連結等。並將心中理想網站的規劃圖畫在紙上,不知不覺畫了幾百張。

2006 年 Perry 經人介紹,認識了網頁設計師 Charles Adler。Charles 原本念機械工程,但對網頁設計更有興趣,於是乎輟學就業,並加入Perry的團隊。至此,Kickstarter 三個創業合夥人終於湊齊,也總算有人可以設計網頁,朝募資網站的目標加速前進了,但公司創立的資金還是沒有著落。

 

圖說:Kickstarter創辦人,從左至右為Charles Adler,Perry Chen及Yancey Strickler

(圖片擷取:businessinsider)

 

Perry 等人的資金沒有像一般新創企業,初期有創業加速器或天使投資人的參與,而是在 2006 年由 Perry 的朋友介紹喜劇演員 David Cross 先投資了一小筆錢。

於是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之下,三個創辦人還要到處找人及找錢,過程既辛苦,壓力也很大。導至 2007 年 Charles 到鹽湖城尋找新團隊成員時,半夜在飯店內差點心臟病發。

好不容易在 2008 年,他們才又籌到了12萬美元。結果,這麼不會為自己籌資的新創企業,卻在 2009 年成立後,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募資網站。

 

3.創辧人不戀桟CEO,薪資自我設限,公司成為公益企業

Kickstarter 從創辦人有了構想後經過 8 年才成立,動作比它的主要競爭對手Indiegogo還慢一年。而成立後創作者來網站申請募資專案,也是以每週約5件的速度慢慢增加,並没有經歷快速成長。但為何 Kickstarter 後來還能成為世界第一呢?這其實和 Perry 等人經營 Kickstarter 的理念有關。

Perry 等人創辦 Kickstarter 的目的,一開始是希望讓藝術家有個專心創作的環境,不需要為籌資所苦,因此 Kickstarter 本來就不想賺太多錢。它只向籌資成功的創作人收取 5% 的佣金,而如果籌資不成功,則是分文不取。

2016 年 Kickstarter 還宣布成為公益企業(PBC),也就是接受較高社會標準的檢驗,並且不再為股東賺錢,而是為社會公益而努力。公司每年也至少提撥盈餘的 5%,贊助藝文活動與兒童教育。但是,如果你因此覺得這樣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公司,獲利應該也不會太好的話,那你就錯了,因為 Kickstarter 不但賺錢,而且是連續8年獲利。

 

(圖片擷取:cuttingedgecapital.com)

 

Kickstarter 的創辦人還有一項不同於一般新創企業的地方,就是不想做CEO 。Perry 的 CEO 位置只坐了 5 年,就在 2014 年交棒給 Yancey。Yancey 接棒後也只當了 3 年 CEO,就在 2017 年宣布要在年底交棒。而最慢加入合夥人的Charles,則最早不過問公司的事,在 2013 年就只掛名顧問了。

除此之外,Kickstarter 也積極追求職場環境與制度的平等,包括性別平等與收入平等。Kickstarter 有53%是女性員工,是少數科技新創公司中,女性比男性多的公司。

Kickstarter 也對 CEO 的薪水設定上限,確保不會和員工的收入差太多。2016 年 Yancey 的薪水是員工的 2.5倍,比起美國一般 CEO 的收入是員工收入的 204 倍,Kickstarter CEO 的待遇真的很讓人擔心今年(2017)年底是否能找到願意接替 Yancey 的人選。

2017 年 Kickstarter 的總募資金額剛剛跨越 30 億美元,對整體經濟的貢獻也接近 60 億美元。有 9 千家新公司因為在 Kickstarter 募到了資金而成立,讓將近 3 萬人有了新工作,而更有接近 30 萬人實現了他們創作的夢想。而這一切都是因為 Kickstarter 如此無私的營運模式,才能成就它成為全世界最大,而且最賺錢的募資網站。

 

圖說:Kickstarter現任CEO Yancey Strickler (圖片擷取:media1.s-nbcnews.com)

參考資料:

1.How I Built This with Guy Raz_Kickstarter: Perry Chen

2.Kickstarter Crunchbase

3.Kickstarter Blog_Our Next Great Leap

4.Kickstarter is a Benefit Corporation

5.Kickstarter CEO Yancey Strickler says corporations will be forced to change as he talks about raising $3billion

6.The Co-Founder of Kickstarter on Why He’s “Not Some Rich Tech Dude With a Te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