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倖妃  攝影:黃明堂

選個議員,至少要千萬元起跳;選市長,更要砸上億經費。光一場地方選舉,至少就燒掉348億元,相當7座台北小巨蛋的造價。當選舉變成錢坑比賽,對年輕人來說,參政門檻愈來愈高,衍生政二代滿街跑怪象;砸大錢也要選,選上後又要如何「賺」回來?為何選賢與能,變成選錢與權?用錢「買」來的台式民主,老實說,並不值得驕傲。隨著九合一選舉逼近,這一切該如何改變?

他曾經是總統身邊的明日之星,如今要從基層開始累積實力。

曾任總統府發言人、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在今年初宣布參選台北市大安文山區議員,並公布了一段影片在Line廣為流傳:「改變選舉文化從羅智強做起」。

長達四分半的影片中,沒有任何主角,而是台北街頭一面又一面的看板,羅智強的旁白配音一開始就說:你所不知道的選舉,看板就要花2000萬。隨著內容展開,他所要揭露的是「看板文化讓選舉陷入錢坑比賽」。

ELC

政黨初選愈趨激烈,規模猶如正式選戰,隨著選舉時間拉長, 選舉經費跟著水漲船高。(劉國泰攝)

選舉不等於民主,民主卻需要透過選舉實踐。然而,當選舉成為錢坑比賽,成為社會資本總動員競賽,台灣達到的是什麼樣的民主,卻值得商榷。

從小英到柯P,選舉也都為錢傷腦筋

鏡頭快轉回到2011年底,當時的民進黨主席、現任總統蔡英文發起「三隻小豬」運動,從魚販、菜販到清潔工,爭相捐出小豬,挹注蔡英文參選總統的競選經費。

成功的包裝,加上文宣行銷:「透過一隻隻小豬傳達的心意,讓我們在人民的有力支持之下,能擺脫對財團的依賴,把台灣民主再往前推進一步」,感動無數人心,並募得2億元。

時至今日,蔡英文已經是總統,民進黨也全面執政,但選舉制度始終未曾改變,選舉也始終未曾擺脫對金錢和財團的依賴。

不論是中央到地方層級的選舉,都面臨同樣困境。

五月底,要拚連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傳出將房子抵押貸款2000萬元。他在接受採訪時,定調「要以最低成本打選戰,為避免拿人手短,決定不收受財團的政治獻金。」

「選舉費用太高,是台灣政治敗壞的開始,也整垮整個政商關係,」柯文哲說。

他的一段話,暴露台灣長期不願面對的真相。「讓動員金錢能力決定選舉結果,這樣的選舉過程失去公共性與公平性,」台北市長參選人、社民黨召集人范雲曾在一五年參選立委,「政治如果被金錢影響,付出是潛在的隱藏代價,」這位在野百合學運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性人物說。

失去公共性和公平性的選舉,讓政治逐漸走向封建的「世襲」制,「選舉經費過高,造成政黨沒有栽培人才,」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感嘆。

根據《天下》調查,現任議員中有四分之一是政二代。而今年加入戰局的參選人,強調栽培新人的民進黨,提名出身自政治家族的比例還高過國民黨。

台灣的民主,儼然已經被金錢所綁架。在每一場的選舉要動用多少資源和金錢,卻是一本不為外人所知的祕密帳本。

「在我的經驗範疇,議員選舉總開銷1000萬到1500萬元是最保守的,」威肯公關創辦人蕭展正在政治公關業界赫赫有名,從1990年和友人一起成立公關公司,輔選過的人多如牛毛。前總統馬英九參選台北市長和總統,四次選舉背後都是由威肯操刀。

若是單一選區的大規模選舉,如縣市長的開銷更為驚人,「用最保守算法,開銷就要6、7千萬起跳,還不包括組織動員,」蕭展正認為,一場全台的地方首長選戰打下來,應該不只50億元。

事實上,這樣的價碼確實有跡可循。根據中選會的資料,在2014年的選舉中,全台有1600競逐907個議員職位,若以一人平均1500萬元計價,那一年起碼撒了240億元,而坊間據傳花了超過4000萬元的大有人在。…(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52期)

【延伸閱讀】

喝水好還是氣泡水好?3大氣泡水迷思

6個徵兆 代表你維他命攝取不足

為什麼過了35歲 我們到KTV只唱舊歌?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