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有將近6、7位80多歲婦女朋友,每天早上(沒錯!是每天早上)相約去唱卡拉OK,而且是在兩家相連的地方。必須等候唱歌時,就趕到隔壁另一家唱。

一整天唱下來,彷如少女般地嘻鬧,肺活量唱開、飯也吃飽。黃昏時刻,大家才盡興地各自回家。

好友告訴我:「我阿姨說平均一天只要250元,日子很好過。」

另一個案例是taxi driver告訴我的,50多歲的他說:「老媽95歲,三年前,身體病痛很多,常跑醫院,自從她接受我的建議,只吃蛋白質和大量蔬菜,澱粉類減量,結果現在精神好得很,還可以到處趴趴走。」

    聽到以上兩個例子,除了替當事人高興,也為他們的親人,尤其是兒孫輩開心。因為以目前台灣65歲以上人口佔14%的比例來看,老人已逐漸成為全民的壓力,儘管老人們常互相打氣地說:「將來不要成為兒孫的負擔。」可是,如果生活習慣不改、價值觀不調,就算已經安排醫療保險、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不知不覺中還是有可能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

OKI17

    為了避免成為「老人公害」,首先自我測試一番吧!看看如下6大原則,自己做到了多少?

 一、食:吃得營養又愉快

    掌握老人均衡飲食、聽從營養師建議、減少高鹽、高油、高糖,並且接受兒孫勸告,該清淡就清淡。既然要活得久,就要延緩發病的時間,等到真要離開這個世界時也能一路好走。

 二、衣:穿得漂亮有精神

    穿搭更有色彩些,不要保留灰暗色系,不妨多用地中海色彩,有紅的、黃色、橘的、粉的、綠的等衣著,讓自己身體能量更富足有趣,走在街頭、進到商場,也能帶動朝氣蓬勃的磁場,個人也容易被自己身上的色彩感染而精神奕奕。

 三、住:儘量不留守家中

    不要常坐在屋內電視機前,不要佔用廁所太久,不要一直在客廳走來走去又唉聲嘆氣。不要讓同住的家人,或是來探望的親友感覺到有壓力而束手無策。

 四、行:能走儘量往外走

    到公園、到社區中心、到廟口、到義工服務站,不要只想到自己好可憐,而是去看到比自己更需要被幫助的人。讓友誼、笑聲和陽光充滿全身,當開心地回到家,家人極有可能喊著:「歡迎光臨」咧!

 五、育:不停地學習,和兒孫「同一掛」

    老人最怕聽到兒孫說:「你連這個都不懂。」當我們提起「想當年,我……」,輪到他們跑光光。「不恥下問」在「育」這一環節最好運用。

    我自己常常趁孫子們看HBO影集,「不著痕跡」地坐在近旁,並且加入討論行列,必要時還「請教」一番,彷彿就是「同一掛」的人了。

 六、樂:不要做一個掃興的人,變成家庭的情緒地雷

    一個固執己見、抱怨連連的長輩,不但製造家庭問題,也可能成為社區不定時炸彈。

    既然有機會活得更久,儘管有時要服點藥,有時需要跑一趟醫院,就是感謝家人的陪伴,就是感謝醫護人員的照料。

      以上六項自我測試,看看自己通過多少項?儘管我們曾經為家庭、社會盡一份心力,但若不想成為未來的「老人公害」,佔盡醫療資源、佔用太多公家設施,造成社會過重的負荷,那麼,此時此刻,一定要儘早自我覺察、自我醒悟,只要逐步修正,就有機會成為人見人愛的「老人公愛」,而不是「老人公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