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先「不被愛」的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充滿愛」的父母?昨(9)日上午,狐獴媽媽溫芳玲受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之邀,來到安樂聖教會舉行春季全國巡迴成長講座「遇見狐獴學會愛~喚醒熱情和愛的行動力」,她分享,從狐獴家庭的相愛互動之中,看見神創造的家庭的美好,以及愛的真諦,「當我到曠野的時候,我發現,荒蕪的不是環境,荒蕪的是我的心」原來,父母也只是別人家的孩子…

「遇見狐獴學會愛~喚醒熱情和愛的行動力」講座團體照。(圖 / 實習記者蔡柔德)

外在成功無法改善內心的痛

分享一開始,溫芳玲以鬣狗追殺動物的影片,說明很多時候撒但也是這樣在追殺我們,牠會攻擊那些軟弱的人。而生命教育中常常會碰到的事情,都是隱而未現的,許多心裡所想的意念是別人看不見的,苦毒很容易在人心裡慢慢滋長。

溫芳玲提起自己的成長過程,說到自己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愛的背後不是恨,是冷漠」,因為自己是不被期待、排行第二的孩子,也因為身為女生,在家族中總被冷落,因此似乎不論自己多努力多成功,也沒有辦法改變她與家人的關係。

創業的過程中,溫芳玲曾任年營業額破億的高階主管職位,手中握有人人稱羨的成就。但是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一顆破碎的內心,有長達五年的時間,她都必須依靠大量的藥物才能入睡,甚至得了腦瘤、乳癌、原田氏症。她說道,「我樣樣都想控制,但是我樣樣都失控」,最後終於發現,原來外表風光填補不了內心的空乏,生命的根基是何等的重要!

透過狐獴看見家庭的愛

「前往克拉哈里沙漠之前我受洗六年,是一個『石頭基督徒』。」溫芳玲分享,過去的她不懂得什麼是愛,直到在沙漠看到狐獴之間的互動,看見上帝創造的動物竟然這麼自然地流露出愛。

因為全球暖化,天氣乾燥的情況,使得狐獴的食物取得更加困難,常常離開巢穴好幾天都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有一次狐獴群已經出外覓食三天,巢穴只剩下三個剛出生的狐獴寶寶與一個保母姐姐。狐獴寶寶快承受不住飢餓,保母姐姐仍然堅守站崗,努力地保護寶寶,也不時地安慰擁抱他們,陪伴寶寶們等待家族成員回來。

在這幾天的過程中,她看見狐獴在危難的時刻,仍然堅忍不放棄,依舊留守崗位等待家庭成員回家。在如此緊急的時刻,溫芳玲與同行的研究員心焦如焚,終於在第三天的傍晚,狐獴爸媽帶著其他成員回來巢穴。

這個「媽媽」一回家,二話不說馬上將寶寶叼起帶回巢穴哺乳,其他成員也幫助保母清潔身體。溫芳玲看見狐獴家庭如此珍惜彼此互相幫補,也看到狐獴寶寶充滿安全感地依偎在爸爸身上休息,令她感動地淚流不止。

在艱困的曠野中狐獴彼此擁抱互相扶持(圖 / 狐獴媽媽開講臉書專頁)

溫芳玲因此更深刻感受到:愛不用語言,當我們以行動付出,愛就能傳遞出去。在這樣的經歷中,神讓她的心從石心化為肉心,開始敞開自己,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回到神愛的家中,感受到神的溫暖與愛。「(只要)有愛,很多的障礙都可以突破!」從此,她決定改變自己,將愛帶回原生家庭中。

「因此,讓我們坦然無懼地來到恩典的寶座前,為要得著憐憫,尋見恩典,做為及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

原來自己的爸媽,也只是別人的孩子

雖然生命不是一夕之間,所有的困難都能平息,但是她慢慢地被神調整心態。由於獨自一人帶著女兒生活,曾經因為在壓力與忙碌的精神壓力之下,導致溫芳玲罹患嚴重憂鬱,也沒有認真看待與女兒的精心時刻,在憂鬱發作時甚至多次向女兒表示想自殺的念頭,女兒卻努力想方設法鼓勵媽媽,才讓她堅持下去。

溫芳玲認為,女兒就像是上帝派來的小天使,但她也發現,自己沿用了與母親同樣的方式在對待自己的女兒,於是她學習換位思考,發現原來自己的爸媽,也只是別人的孩子。溫芳玲分享,我們或許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當我們學會從自己改變,和過去擁抱、和解饒恕,環境就會改變。

如今雖然女兒過世,但是溫芳玲帶著從神而來的愛心,期望將生命故事,帶給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也因著她的改變,原本冷漠不語的父親,來到教會受洗成為基督徒,80歲的老爸爸竟然變得笑口常開、滿有喜樂,也常常傳訊息向溫芳玲說:「女兒我愛你」!

這一路走來,溫芳玲說,雖然生命有苦難、也有破碎,但是她相信神會使用這些故事去鼓勵其他人,期望上帝的愛能深入各個地方,更能透過生命教育,將愛帶入年輕學子當中。

本圖/文由「基督教今日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原來爸媽也只是別人家的孩子…」  狐獴媽媽溫芳玲走出重度憂鬱、罹癌陰霾,用行動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