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L

近幾年智慧型手機和行動網路開始變得普遍,上網變得更加容易,加上傳播媒體及相關硬體設備發展迅速,人們徜徉網海的時間更是爆炸性增加。網路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在資訊知識甚至服務都唾手可得的同時,有些人開始迷失在網路上的桃花源,忘卻了現實世界。

案例1:
阿香原本是廚藝超群的家庭主婦,丈夫和小孩都以她做的愛心便當為傲。最近兩年她卻沉迷網路購物,當物品寄達才覺得根本不需要而退貨,退貨次數多到被當作是黑名單封鎖帳號。

阿香覺得這樣的行為不好,嘗試著要停止這樣的習慣但卻反覆失敗。每天光是花在瀏覽購物網站的時間讓自己無法做完平日家事。家人外食頻率大增,自己和家人的互動也變少了。更糟的是,只要網路斷線,阿香便開始焦慮,坐立不安,覺得整個人像是失去生活重心,甚至對孩子的耐心也少了。

案例2:
小甄在上高中開始接觸網路聊天室和交友網站。剛開始是好玩,但是後來上網時間愈來愈長。只要一回家就黏在電腦前面跟網友聊天。作業開始不寫了,功課也開始一落千丈,原本在週末還跟同學出去,現在也都整天在家裡上網聊天。當媽媽嘗試限制小甄上網的時間但效果有限,到最後媽媽直接把網路停掉。但停掉網路並沒有辦法阻止小甄繼續沉迷,小甄開始瞞著母親,以跟同學討論作業為由到網咖去繼續上聊天室。

如何評估網路成癮?
目前對於網路成癮的評估大多是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簡稱DSM-IV)當中「病態性賭博」的概念來當作參考的標準。1998 Kimberly Young提出的診斷標準,若八項情形若有符合五項,可初步診斷為網路成癮(見文末下表)。

而國內比較廣泛使用的是台大陳淑惠教授編制的「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依據耐受性、戒斷症狀、上網行為、人際關係以及時間管理等角度整理出26題的問卷,依照符合題目內所述內容的程度來計分,在問卷當中得到的分數愈高,表示網路成癮的可能性愈高。

網路成癮如此引人關注是因為可能造成職業、學業、社交、工作、親密關係及家庭生活的損害。除了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影響到現實層面應該做的事情,也可能造成生理或精神上的疾病。長時間上網可能導致視力減退、腰酸背痛、睡眠障礙、手部肌肉或軟組織傷害,甚至久坐造成下肢靜脈栓塞等症狀;飲食不固定也可能造成腸胃道不適,或是不均衡所衍生出代謝症候群的問題。

倚賴雲端世界虛擬成就感
長期沉迷網路當中的人有些並非自己願意,而是因為現實生活造成自己焦慮、情緒低落、挫折感等感受的事情太多。網路提供了一個喘息空間,這些人在網路上有自己的世界,他們可能是遊戲當中的領袖人物,可能是聊天室當中的萬人迷,可能是賭桌上的大贏家;然而在現實世界面對事情要考量的層面太多,人情世故、經濟壓力、家世背景,許多並不是單靠自己努力耕耘就可以得到收穫。

於是有課業升學壓力的學生、脫離了家庭管束在外求學的學子、即將畢業要步入職場卻對未來感到茫然的畢業生,上網讓自己暫時脫離壓力束縛;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不順利、家庭社會支持系統不佳、生活缺乏目標或得不到成就感的人,轉而在網路上尋找自我認同的經驗,逐漸習慣於雲端上找到的成就感,進而產生依賴;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憂鬱的人,由於網路的匿名性,容易在網路上尋求人際關係支持,僅使用文字而避免直接面對面可能產生的緊張尷尬;注意力難集中的青少年,因為網路遊戲的聲光刺激,容易被吸引,且遊戲帶來的成就感和學校功課相比實在大得多。

當人們要脫離原本習慣的環境本來就比較困難,會引起焦慮感,如同離開了舒適圈。網路成癮者要脫離網路也會經歷一段痛苦過程,和藥物成癮之後停藥會出現的戒斷症狀類似,包含情緒容易起伏、焦慮、緊張、易怒、沮喪、失眠等,甚至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這是成癮者在發覺自己脫離現實太多,難以去面對這個社會改變,或是逼不得已要去正視自己的現況會碰到的挑戰,同時脫離現實也是成癮者們會開始想要改變的轉捩點。

給網路族的心靈處方
目前對於網路成癮的治療,主要是合併心理治療及成癮相關的症狀治療為主。心理治療包含了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家庭治療或者矯治治療。除了針對上網行為給予限制,培養比較廣泛的嗜好及興趣,能幫助成癮者在網路以外找到生活重心。注意人際交往的關係,如果碰到了挫折,可以找到人討論互動當中發生的問題以及內心的感受,可以讓成癮者感受到現實當中的人們並非全然對自己是批評或者否定,進而減少逃避到網路雲端世界的機會。若是因為家庭關係的問題,可以考慮家庭治療,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梳理清楚,增加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使關係改善。

如果網路成癮是由於原本就有的精神疾病影響,如焦慮症、憂鬱症的患者,則除了上述的非藥物治療之外,合併精神科藥物的治療是需要的。若是因為停掉網路而出現的戒斷症狀,例如上述的情緒起伏,焦慮、易怒、失眠、坐立不安的症狀,也可以用輕量的藥物讓這些症狀得到緩解,減輕戒斷症狀以增進治療的成效。

若察覺自己有網路成癮的可能,可以先從生活作息調整,例如每天都有固定睡眠時間;假日安排戶外運動或是跟朋友聚會,增加和現實世界接觸的頻率跟時間;監測上網(包括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段和時間來控制;此外增加現實生活的樂趣,培養喜歡的活動,增加現實中實質的成就感,也幫助自己找到對自己的認同,打破「現實好殘酷,網路好輕鬆」的無限迴圈,才可能脫離「雲端桃花源」。

網路成癮自我檢查量表

1.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

2.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才能獲得滿足。

3.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是都失敗。

4.嘗試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沮喪、心情低落、易發脾氣。

5.在網路上的時間比原先預期的要更久。

6.情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危險,也要上網。

7.向家人或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沉迷網路的程度。

8.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受,例如無助、罪惡或焦慮、沮喪等等。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迷失網路桃花源忘了現實世界 潛藏在網路成癮背後的自我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