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中國新創 DeepSeek 發表性能媲美 OpenAI o1 的 AI 開源模型引發矽谷震撼,另一家中國公司 Monica.im 在 3/6 發表 AI 代理產品「Manus」預覽,再次掀起熱議,被外媒稱為「第二個 DeepSeek 時刻」。
Manus 在發表短短幾天內,官方 Discord 伺服器成員數量成長至 13.8 萬,在微博上獲得數百萬次瀏覽量和幾千則評論。Manus 的邀請碼,更在中國二手交易平台閑魚上以數千美元價格出售。
Manus 指出,其在評估 AI 解決現實問題的基準測試 GAIA ,超越 OpenAI 同類產品,創下新紀錄。Hugging Face 的產品負責人表示,Manus 是「我嘗試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AI 工具」。
宣稱全球第一個通用型 AI 代理,可廣泛執行任務
不同於 ChatGPT、Gemini,Manus 不只是一個 AI 聊天機器人,而是宣稱為「全球第一個完全自主的通用型 AI 代理」,可以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分析金融交易、篩選求職者等,自行啟動任務。雖然 AI 代理概念出現已久,但《快科技》指出,Manus 可以執行更多領域和更高品質的任務,官方更釋出 40 個案例展示應用能力。
舉例來說,如果提供 Manus 一個具有履歷的壓縮檔文件,Manus 不只會把候選人(candidates)進行排名、讀取每一條招募訊息、尋找與職缺相關的技能、和市場趨勢交叉比對,提出完整的招募決策;收到租屋需求詢問,其列出的房產表單不只是搜尋結果,還會考慮犯罪資料、租賃趨勢、天氣模式等外部考量。
為什麼 Manus 這麼強大?
《Forbes》分析,Manus 的強大關鍵在背後的「多代理架構」。Manus 並非依賴單一神經網絡運作,而是像一位主管,負責監督一支由專門子代理組成的團隊──當被指派一個複雜的任務時,就會將問題拆解成可管理的部分、分配給適當的代理,並監控進展。這種結構讓 Manus 能處理多步驟工作流程,而這些工作流程過去需要多個 AI 工具手動拼接才能完成。
Manus 另一個創新是「基於雲端的非同步操作」。《Forbes》分析,過去傳統 AI 助理需要用戶主動提示、互動,但 Manus 不用──它在背景執行任務,在結果準備好的時候才通知用戶,不需要微觀管理。
Manus 邀請碼喊價數千美元,炒作大於技術創新?
外媒指出,中國經常被認為在基礎 AI 研究方面落後美國,如今 Manus 領先矽谷誕生,也引發諸多質疑。《TechCrunch》報導,Manus 並不是完全從零開發出來,而是結合使用現有的、經過微調的 AI 模型,包含 Anthropic 的 Claude、阿里巴巴的 Qwen。
一些用戶經驗顯示,Manus 並不是萬能的。AI 新創 Pleias 共同創辦人 Alexander Doria 表示,測試 Manus 時,常遇到錯誤訊息和無線循環;其他用戶指出,Manus 會出現事實性錯誤資訊、引用和參考資料缺乏重要的深度研究風格,也經常錯過能在網路輕易找到的資料。
Manus 向《TechCrunch》表示,作為一個小團隊,測試版的主要目標是進行壓力測試並識別問題,因此感謝各界分享的寶貴意見。報導指出,就目前的平台而言,Manus 技術還在發展早期階段,似乎是一個炒作凌駕於技術創新的案例,而不是中國的第二個「DeepSeek 時刻」。
本圖/文由「Techorange科技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第二個 DeepSeek 來了?中國首款通用 AI 代理 Manus 爆紅,2 特色撼動市場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