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韓秀娟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當代社會雖然自由度更高,但因為傳統習慣的限制,家長對孩子的操控卻從未止息。在一些家長的概念世界裡,孩子即使已經成年,在人生大事上,還得聽「大人言」,否則「吃虧在眼前」。考學、選專業、找工作、結婚,甚至照顧新生一代……孩子與家長似乎總在博弈,而且總被冠以「不聽話」的標籤。於是,孩子無法真正地為自己負責。孩子在某方面擁有的天賦和潛能,也可能會被湮沒在茫茫世俗觀念裡。

朋友Luna近來經常對我談起她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擁有一個小小的影音工作室,拍攝自己能夠駕馭和屬於自己內心的作品,並能夠賺得到錢以生存。然而碩士畢業不久的她沒有資金積累,更嚴重的是,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因此甚是苦惱。在家長的期望和自身的追求之間,一道鴻溝就此形成,誰也無法說服和改變對方,苦惱不僅是一方的苦惱。

也是最近,杭州一位63歲的大媽想要懷孕生孩子,緣由竟是:其30歲的女兒因為在讀博士一直不肯生孩子。大媽因為著急,於是決定自己生一個。這則事件聽起來有點荒誕,女兒很淡定,老媽很瘋狂。

世俗要求與孩子自身追求之間的矛盾得不到調和,造成了以上現象。家長的期望必然遵循一些世俗規範,譬如,希望女孩子在畢業後有一份比較穩定和體面的工作,每月有固定的薪水可以領,不必太奔波勞累,繼而嫁人生子,過所謂「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日子。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好,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她們內心對於理想的追求像是一團火在燃燒,自己不主動撲滅,就沒有人可以撲滅。這與脫俗倒是兩回事,因為她們也愛自己的父母家人,有很強的責任感和承擔意識。只是不願意循規蹈矩地把自己過成機械,更喜歡生命中多一些自創的色彩。

一周多前看了一部動畫電影——《搖滾藏獒》,其中也有類似的橋段:主人公波弟是雪山村裡的一隻小藏獒,按照他所在環境的世俗邏輯,只能做一個村莊守衛者。但他卻癡迷於搖滾樂,想成為音樂人。這個選擇遭到父親的不解和反對,老藏獒甚至用詭計為他設置陰影,不過弄巧成拙。劇情中矛盾的解決,得益于村裡的長者——老牛的一句話,「讓他去做自己,讓他去尋找他的天堂」,於是父親決定給兒子一次機會,讓他走出村莊去闖蕩。經過一番波折,波弟最終實現了音樂夢,並且化解了理想與現實、自我與親情的衝突,皆大歡喜。

影片似乎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家長可以給孩子一次機會,讓他去試,如果自己選擇的道路走不通,那麼再回到世俗規範中來。

當然,電影的價值觀表達比較簡單。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可以憑藉社會經驗,為孩子做相關的風險分析,讓孩子產生心理預期,而不是憑一時的衝動或者骨子裡的好惡,直接做肯定或否定的判斷,甚至發火爭吵。作為孩子一方,也應理解父母出發點的合理性。如若成年,應當學會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包括物質和情感依賴,學會自己處理問題,在理性評估自身的能力和毅力後,做出人生方向選擇。

如果把人生比作水,可以是滔滔江河,亦可是涓涓細流;可以昂首高歌,亦可低吟淺唱。上代人在盡好自己義務的同時,為什麼不鼓勵下一代構建屬於他們的人生呢?為什麼總要重複昨天的故事呢?作為下一代,在面臨這樣的問題時,也可以問問自己,是否真的熱愛自己的選擇,還有,夠勇敢嗎?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