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慧:神很奇妙,祂不是為我們把全部的困難都移開,相反的,我們要先有一顆願意把杖伸出去的心。(照片/劉淑慧提供)

有過作菜經驗的人都知道,食譜中常出現「少許」這個詞,例如:鹽巴少許、放少許香菜…。但這對凡事都要求完美精確的劉淑慧而言,完全不能接受,「什麼是少許?到底是幾克?或幾茶匙?為什麼不能說清楚?」劉淑慧提到以前的自己,面對看食譜做菜時,因為個性中的完美主義,光是少許這樣的字詞就可以把她卡住,「然後我做菜的熱情就被消磨殆盡了。」她回憶起以前剛開始接觸煮飯時的心境。

追求完美在劉淑慧身上可以說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一次她學畫畫,第一堂課老師要學生先做靜物臨摹描繪,桌上有花瓶、蘋果和香蕉,她問老師先畫哪一個?老師回說:「隨便。」這可難倒了劉淑慧,她心裡想著:什麼叫隨便?隨便是什麼意思?先畫蘋果嗎?還是花瓶?或是先畫香蕉?光是這個「隨便」就可以把她弄得快瘋了。

會有這麼理智又要求完美的個性,劉淑慧歸因於她學理科出身,她開玩笑地說:「我也是理科太太。」凡事她都講究步驟、合理性,而從小就是前段班、第一志願和名校出身的她,一路走來都是人生勝利組,也養成她好強不服輸的個性,一直到她的大女兒出生,這一切變了調。

十五年前的一天,她女兒來到這世界上,原本應該是很喜悅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正當劉淑慧當小兒科醫師的丈夫準備好相機要拍攝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迎來的卻是個全身發黑、完全沒有呼吸的女嬰,「我當時已經痛到昏了過去,先生跟我說,那時他看到他們的第一個寶貝時,也嚇傻了,隨即放下相機和旁邊接生的婦產科醫師一起投入急救的行列。」

雖然孩子的命搶救回來了,卻是「極重度腦性麻痺合併頑固型癲癇」的孩子。從此劉淑慧開啟了漫長的學習「不要求完美之旅」。

「她不會笑也不會哭,我看過很多智能障礙的孩子,他們都會天真地笑著,但我的孩子就是不會笑。」劉淑慧回憶起剛開始接觸大女兒的時候很挫折,除了一直在心裡問:為什麼是我?她更發現,這孩子連哭也不會!「哭不是本能嗎?其他的嬰兒餓了就哭,不舒服也哭…,可是我的孩子幾乎哭不出聲音。」這使得劉淑慧更加活在緊繃當中,因為不知道會不會一個不留神孩子怎麼了?卻沒有哭聲可以警惕。

全家人一起快樂出遊。(照片/劉淑慧提供)

在幾經挫折中,劉淑慧想起哥林多後書12章9節:「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當中「軟弱」一詞一直在她的眼前放大,她以前不能接受自己有軟弱的時候,「要就要當個贏家」是她以前的人生觀,「但這個孩子讓我學會了謙卑。」並且她以前讀這節經文時,完全不懂為什麼可以「誇自己的軟弱」,但她現在明白,這是讓神的能力在她身上顯得完全。

這樣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的神蹟,而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神一步一步帶領劉淑慧放下追求完美的自己,活出更多的自由。她分享有一回她去上烹飪課,老師說:蔥薑蒜先爆香。她接著就問老師:到底哪一個先下鍋呢?老師回答她:「妳一定是個害怕失敗的人。」她滿臉疑惑,為什麼老師會這麼說?心裡還想著:老師根本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後來老師問她:你有想過你做菜的目的嗎?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廚藝?還是為了讓心愛的人吃得開心?會執著於蔥薑蒜哪個先下的順序步驟,是因為你害怕失敗,這菜會做得不夠好,所以每個步驟都要小心翼翼、按規矩來;但如果是做給心愛的人吃,心愛的人喜歡蒜味重一點,就會讓蒜頭先下鍋,爆香久一點入味。老師的這番話促發劉淑慧思考,第一是「失敗」沒這麼可怕,第二做一件事情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同樣在學畫的過程中,她從一開始的執意要老師給出畫畫順序,當她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問題後,她刻意用學畫來讓自己克服追求完美的性格,可以接受別人有時回答她「隨便」的選項,這一學就學了六年,她才逐漸不再那麼執著於按部就班的完美。

在阿拉斯加看極光,體驗神的浩瀚偉大。(照片/劉淑慧提供)

在全家人一起到阿拉斯加看極光的時候,她原本覺得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在為極重度腦麻的女兒和極光照相時,她突然體會到:困境和幸福可以同框。她想起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不是求神先挪去眼前的困難,而是到了紅海邊,將手中的杖伸到紅海時,海就分開了。劉淑慧再次體驗到神的奇妙,不是為我們把全部的困難都移開,相反的,我們要先有一顆願意把杖伸出去的心。

本圖/文由「基督教今日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困在完美主義中的「理科太太」 劉淑慧:重度腦麻的孩子來報到,讓我學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