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岳琳

在中南部,他的名號恐怕比馬友友還響亮。數十年傾力推動打擊樂的藝術老將朱宗慶,今年有了新身分,以「五四三原則」,為台灣的藝術找回競爭力。

接受《天下》採訪的前一天,新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才剛從澳門回來。他帶女兒第二次去看澳門著名的定目劇《水舞間》,「藝術的競爭是美得不得了的事!」他對《天下》記者說。

即便是小小澳門,都不願在這優雅戰事上缺席。

《水舞間》是去澳門必看的表演,結合體操、舞蹈、游泳和舞台設計,讓整個演出精彩萬分。「雖然藝術性弱了點,但不要忘記,他們每一個跳水,差一秒鐘,就可能鬧出人命,這樣的演出是用生命去搏,把表演精緻到無懈可擊,」朱宗慶談到亞洲各國在表演藝術上的競爭,台、港、日、韓、星莫不竭力為之,中國近年更傾力蓋出幾千個劇場,「我說台灣的藝術品牌五年優勢是保守說法,或許只有三年時間。」

所有的一切都是不進則退,這個三、五年的關鍵時刻,台灣國民美學素質和表演藝術實力,是朱宗慶接下第二任國表藝董事長、下轄三館一團(台北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和NSO國家交響樂團)的最大責任。

用國家頂級藝術硬體場館,帶領軟體藝術人才、內容和網絡的提升,朱宗慶很有把握地說,國表藝就算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能提供某些力量,「館所多是挑戰、也是契機,目標是共同把餅做大。」

不是錢坑,是走出台灣的機會

面對外界形容歌劇院和衛武營是「錢坑」,中南部市場填不滿每天九千個席位(歌劇院約三千席,衛武營約六千席),朱宗慶語調客氣但態度堅決,「管理上講『五四三』原則,五個人的事、由三個人做、領四份薪水,」台灣北、中、南三個場館都會形成磁吸效應,有需求就會有人才養成,「還有國際連結效應,我買你節目,你也要買我節目啊,台灣的藝術家、表演團體要不斷演出、不斷走出去,上一次台就是作一次戰,愈多磨練機會愈好。」

舞台、場館就是機會;表演、創意就是激勵。「錢坑是怕花了錢沒效果,但它不會沒效果的,三個館就是帶給民眾、各行各業思考與享受的,」朱宗慶喜歡強調,台灣的優秀超乎你的想像,「這不是自己說給自己聽,是歐洲的藝術經紀公司告訴我的。」

似乎不太煩惱完工期再度延宕到明年的衛武營、剛起步的歌劇院,朱宗慶對國表藝的樂觀和熱情,像是能安撫急躁的人心,雖然他自己講話快得像是要趕場做秀。

「國表藝行政法人化的母法是朱宗慶推動的,對董事長和各場館藝術總監的責任範圍,他有清楚的概念框架。三位總監實際執行運作,董事長就是後盾,協調、幫助解決問題,」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于國華指出,藝術太難定標準也太難定細節,未來三位總監會讓三個場館各有特色,此刻是國表藝組織建立互信合作的重要時刻,「朱宗慶很熟悉運作模式,能扮演稱職的角色。」

543

兼顧藝術追求與商業營運

事實上,雖然名字跟打擊樂緊密貼合,但朱宗慶從不侷限在音樂家角色。

六十二歲的他,曾三度進出國家兩廳院工作,擔任過兩廳院顧問兼規劃組長、兩廳院主任兼國家交響樂團團長和兩廳院改制後首任藝術總監;他也在台北藝術大學任教、擔任過七年的北藝大校長;親手創立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不但在去年迎來三十週年慶,他本人更在去年十一月獲得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頒發「名人堂」(Hall of Fame)獎座,藝術成就與名聲達到顛峰。

熟悉朱宗慶的人都知道他善於思考,經常會冒出「將來要怎樣怎樣」的話,聽起來像是興之所至隨口說說,但其實他已經設想過許多細節。他也喜歡把「策略管理」放在嘴邊,念了台大EMBA,在北藝大也是開策略管理課。

「他精力旺盛,永遠在訂五年、十年的計劃,開會有效率、決策明快、有方向感,」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劉蕙苓說,朱宗慶有許多「朱氏語錄」,例如,「我是學打擊樂的,我很能接受打擊」、「我是玩真的」、「你的對手不在台大,在哈佛」。

為了迎接朱宗慶打擊樂團三十週年,他展開了五百天的整合計劃,從打擊樂創作、演出、教學、研究、國際交流、網站機制等十二個面向,做計劃、推共識營。

外界佩服他能把打擊樂從非主流做到主流、從二○○七年起,打擊樂在台灣就是學音樂者心中的第二選項(第一選項是鋼琴);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在台灣擁有二十五個教學中心,培育出超過十三萬學習人口,甚至拓展到海外教學據點;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台灣國際打擊樂節」已辦了八屆,成為國際音樂盛事。(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17期 )

 

【延伸閱讀】

數位新顯學:同溫層行銷

什麼臉書留言都能回 全聯小編永遠陪在你身邊

陸股低調改革 讓台商不回家

高教求「生」 特色大學突圍中

你願意減薪八%在家工作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