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李杰夫

感謝《老鷹想飛》的劇組來到政治大學放映這部有關黒鳶(俗稱老鷹)的紀錄片,影片1月即將在台灣上映,放映的版本正是他們的放映版,政大也是他們台灣高校巡迴的最後一站。

影片是以台灣第一位「老鷹守護者」沈振中老師為主軸,將他二十年來觀察記錄下來。振中老師為了保育黒鳶放棄了教職,即使家徒四壁孤軍奮戰依然心酸黒鳶的生存環境,咬牙堅持了二十年的觀察。導演梁皆得也令我敬佩,從最初的猛禽協會助理開始著迷鳥類的拍攝記錄,拿起攝像機從膠片拍到數碼,一直跟隨振中老師二十三年,實在令人敬佩。如今這部紀錄片能在院線上映,我想應該是對片中的主人公振中老師和導演最大的安慰。

紀錄片提到了黒鳶這二十年的生存狀況,從數量的減少引起振中老師的觀察,到出國考察各國的黒鳶,再到不斷有人加入到保育,最後還談到了人類文明的反思。如果僅僅只有之前的記錄,這部片子只是單純的生態紀錄片。但在片尾加入了台灣農家用大量的落葉劑等農藥導致了鳥類的死亡,位於食物金字塔頂端的猛禽黒鳶在食用了這些中毒鳥類的屍體後也會跟著死亡。這讓導演反思這麼多的農藥如果被人類食用會怎樣。到底農藥這種人類文明真的是「文明」嗎?能否避免使用這種危害鳥類和人類安全的農藥去生產作物。在映後交流中,導演透露不用落葉劑的「黒鳶紅豆」在明年就會上市,可能價格會比普通紅豆貴四成。

影片中也有提到振中老師在九十年代初去大陸觀察黒鳶,但看了三天一隻都找不到。在廣州看到有店舖招牌上寫著「貓肉狗肉買兩斤送一斤」,吳念真先生的旁白就說道「我想我知道大陸的黒鳶去哪裡了。」我對這句旁白並不能苟同。我雖然找不到史料證明廣州人不會食用黒鳶,但也找不到廣州人會食用他們。導演沒有拍到食用黒鳶的畫面就下這個定論,看似只是一句「打趣」但缺乏嚴謹。在我看來,廣東人以「什麼敢都吃」這個刻板印象「聞名世界」,身為廣東人的我實在不希望導演再加深觀眾對廣東人的刻板印象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