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呂秉翰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因為網路自由,所以言論也特別自由。基本上,現在的社群媒體環境使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無須事先查證的情形下就發佈消息、轉貼發文、抒發心得,而臉書所引以為傲的「演算法」經過不斷創變,個人化的排序與機率模式更是強化了言論的同溫層現象,使得我們只看得到我們想的、我們要的,造成我們的眼界裡只有扭曲及壓縮,於是乎,同一件事實的不同解讀,就被極端式地拉扯與放大。結果便是,許多不同的真相與謊言並存於網路世界裡,如同平行宇宙般地,偶有交錯但不會有所交集。

GLO

   在德國,有識之士早已意會到日益激增的假新聞會摧毀民主的可能性,原本應該是促進交流溝通的社群媒體,如今卻成為滋生並繁殖仇恨的溫床,這正好為某些別具居心的人提供了煽動情緒的媒介。2017年6月30日,德國政府甘冒著被抵評為箝制網路言論自由的罵名通過了「網絡執行法」(Netzwerkdurchsetzungsgesetz),該法案規定強制社交網絡平台業者,其用戶數量超過200萬者,必須設置仇恨言論的舉報系統,查實後必須在一周內刪除該內容,至於「明顯違法」的言論則必須在24小時內刪除掉。業者如果違反前述規定屢次失職者,將會面臨500萬到5000萬歐元的高額罰款。此外,網絡執行法還規定,業者必須提交季度報告以展現其打擊非法言論的努力。擔憂此項立法的人則指出,這無異是對言論自由最嚴厲的限縮,更可能導致經營社交網絡的媒體業者成為一種「私人言論警察」。但推動此項立法的德國聯邦司法部長Heiko Maas則表示,網路仇恨言論的犯罪在過去幾年增加了將近300%,網絡執行法實為德國政府的必要之惡,「對於社交網路上的非法仇恨言論,我們能給他的空間,就如同在街頭上能給他的空間一樣小」。可以說,在網路言論自由與確保事實真確性不能兩全的天平上,德國政府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正因為芸芸眾生無此能耐分辨網路世界中的虛實真假,從而國家政府更有此義務與責任擔待起釐清客觀事實的任務。

   2016年,牛津字典選出的關鍵字是「後真相」(post-truth);同一年,德語協會選出的關鍵字是「後事實」(postfaktisch),不約而同被選出的兩個關鍵字有著本質上的類似,都泛指稱人們越來越忽視事件的真實性,而傾向於訴諸個人的情緒與信念。實則,現有穩定的社會秩序植基於現實的真實性之上,並在各種相容並存的不同聲浪底下,透過理性的思考、論辦與對話,才能獲得目前大致安穩的狀態。但是現在,不實資訊帶來的挑戰卻崩解了這一切,人們不停地透過按讚與轉貼,分享各種形式的「虛擬實境」或「實擬虛境」的言論,實相與虛相並存於同一個向度空間,於是乎,我們漸漸地失去了與不同意見者進行商議的能力與意願,至於接下來的情勢發展會如何,或許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不努力做出一些改變的話,未來將會通往更加紛亂之途已是指日可待。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被公認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根據量子理論,科學家推衍出量子宇宙學的最終結論:世界上有無數個平行宇宙。如果此一結論是正確的,那麼,天堂與地獄的存在也就得到了科學上的解釋。所以,如果網路世界中的各種言論也是一種平行宇宙的話,那麼,當我們沈浸於歡愉的自由天堂時,同時我們也身陷於盲目的炙熱地獄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