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在科技業裡,要得到財富跟影響力的重點永遠是得到更上層的軟體或是對應硬體設備。
但現在,數據—從資訊的大池塘裡面撈出來的數據,無論從人工智慧或到線上購物推薦,它是一切事物的核心,也逐漸成為科技角逐的重心。學術界還有一些法規制定者,尤其是在歐洲地區,也在考慮是否要禁止大型網路公司(例如Google和Facebook)使用它們的數據資源,來作為對新來者跟新發明的障礙。
過去幾年,Google、Facebook、蘋果、亞馬遜還有微軟都被當成是逃稅、侵犯隱私或反托拉斯偵查的對象。但最近幾年,誰掌握數據,可能就被當成世界各國政府關心的對象。
當政府人員開始關切數據競賽,它們發現過去對反托拉斯的論點可能沒法那麼容易成立。舉例來說,使用越來越多的數據還有越精確的廣告以帶給客戶更好的服務品質顯然是好的。但英格蘭Surrey大學的數位經濟教授Annabelle Gawer說:[ 我們不可能處罰一定得這麼做的公司,不過我們要小心。很明顯龐大權力現在是掌控在少數的公司上。] 田納西大學法學院教授Maurice Struke也表示,對消費者的危險在於在這個競爭的市場中,他們無法選擇,隱私卻越來越少。
同樣對隱私的憂慮在1990年代也發生過。當時擔心大型的網路公司吸引越來越多的廣告商,蒐集越來越多的數據,讓使用者跟廣告業者越來越難離開被主宰的數據平台,像在搜尋上離不開Google,在社群網路上離不開Facebook一樣。隨著數據的重要越來越高,上述擔憂的證據也越來越明顯。
最好的例子是微軟去年以美金260億多的價格購買商業界的社群媒體Linkedln。Linkedln擁有4億6千7百萬的使用者,也擁有他們的個人資料以及社交網路。微軟賭在Linkedln上,他們得以整合數百萬人的數據,加上使用微軟的線上軟體,還有在Bing上的搜尋行為,將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力量。從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對員工的一封信上說:[ 公司購買Linkedln是要達成公司可以成長的重要關鍵,讓微軟可以成為定位數位商場上幫助人找工作、培養技能、買賣東西還有讓工作完成的地方。]
IBM也把未來賭在大數據上,它的併購比較專注在特定領域。像在去年以260億美金的價格買了擁有2億病人資訊的Truven Health。還有以200億價格買了Weather Company中的數位資產。IBM估計全球有70%的資訊並非公開在公眾網路上,但都存在私人資料庫中,目的通常是為了保護隱私或交易秘密。IBM的策略是藉著購買的數據資料,來訓練它們研發的Watson人工智慧機器人,讓它可以幫助醫療研究者發現重要的疾病治療,或是幫助稽核人可以找到可能有問題的財務交易。主持Watson研究的主管表示他們的目標在於非公開的數據,讓它可以幫助商業及科學界的客戶。
在Google裡,公司的雲端傳送軟體也因為大數據而速度倍增,歸功於過去幾年來的搜尋數據、其他客戶服務,還有近幾年在影像辨認、語音認證和語言翻譯上的進步。舉例來說,最近Google推出工作媒合軟體,它的數據有超過1700萬筆網路上的工作應徵資料,還有超過2億筆的應徵者的履歷。
因為擁有大數據,你可以應用在任何你想要的領域上。Andrew Ng,百度的首席科學家說:[在人工智慧的競賽中,過去認為好的軟體演算法可以讓你的技術提早幾年,但是現在不是這樣了。擁有數據才是關鍵,因為你的競爭者不能模仿或解開你的數據,數據是個強大的防禦工具,演算法卻不是。]
參考資料:
Data Could Be the Next Tech Hot Button for Regulators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