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小丞

八炯以紀錄片的形式聲稱中國大陸引誘至少20萬台灣人申辦大陸身分證,這樣的指控立即在台灣社會掀起波瀾。然而,內政部長劉世芳近日證實,經調查局送來的名單與現有調查結果,實際涉及的人數少於10人。從「20萬」到「不到10人」,如此巨大的落差,不僅讓八炯的爆料可信度蕩然無存,更讓整起事件成為社會輿論場上假消息的典型案例。

八炯的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關注,但隨著內政部的澄清,真相卻顯得荒謬可笑。八炯身為公共影響力人士,是否有能力區分事實與謠言,是否盡到了查證責任,值得質疑。從影片的內容來看,20萬的數字顯然是以偏概全、未經驗證的產物。而更令人憤怒的是,媒體在這一事件中並未扮演監督者的角色,反而成為假消息的放大器。當八炯的影片大肆傳播時,部分媒體未經查證便爭相報導,進一步放大了恐慌情緒。

ADEY0688
圖片取自:(wikipedia

這起事件不僅反映了網紅時代資訊散布的失控,也突顯了媒體的責任缺失。回顧過去,中天新聞因為爭議性報導被NCC嚴懲,而這些報導八炯影片的媒體,是否也該接受同等的審視?媒體的報導不應僅僅是跟風式的流量競賽,更應該是有原則、有責任的公共服務。NCC應對散播假消息的媒體進行調查並採取相應處罰,以遏制類似事件的發生。

八炯的行為是否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也應成為法律審視的焦點。該法明確規定,散布謠言或不實消息影響公共秩序者,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八炯的影片被證明是惡意誇大或散布假消息,相關部門應對其追究責任。同時,那些因影片影響而採取不當行動的媒體與個人,也應接受法律的懲戒。

這起事件同時也暴露了社會對假消息的免疫力不足。當一個未經查證的爆料能輕易掀起輿論風暴,說明我們的資訊生態存在巨大漏洞。假消息的泛濫,不僅破壞了社會的信任基礎,也對民主法治構成威脅。在野黨立委應積極推動對假消息處理的法制完善,讓散布不實信息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八炯事件從「20萬」到「不到10人」的巨大反轉,讓台灣再次見證假消息的破壞力。作為一個民主社會,我們不能容忍假消息肆虐,更不能容許公共人物和媒體以此牟利或擾亂社會。只有法律、媒體與公眾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假消息對社會的侵蝕,守護公共資訊的真實與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