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騎鯨人

當大法官的提名不再以專業能力為唯一標準,而變成政治酬庸的工具,憲政體制的基石必然受到重創。大法官應是憲法守護者,其職責在於捍衛法治、維護正義,然而,賴清德總統此次提出的提名名單中,多數人選未具法官經驗,甚至有些人明顯帶有政治色彩。這不僅讓人質疑其是否適任,更暴露出政府在大法官提名機制上的嚴重缺失。  

此次大法官提名名單中,某些人選的背景讓人不禁懷疑,大法官不是最需要司法專業的嗎?某某律師長期充當執政黨的法律顧問,其主要角色在於協助政黨辯護,而非處理司法案件。他的提名,彷彿告訴我們,只要政治忠誠夠高,就能登上司法的最高殿堂。另一位提名的某某學者,雖然在學界有一定聲望,但其研究方向與司法實務幾乎無關,他對某些政策的偏頗立場,更讓人擔憂其是否能在未來的大法官任期內,公正解釋憲法。最具爭議的是某某官員的提名。這位前任高官的行政經驗確實豐富,但從未參與過司法實務。如此背景的提名,是否意味著大法官的遴選已經完全偏離其應有的專業標準?  

ADEY0687
圖片取自:(wikipedia

司法的獨立性是民主憲政的基石,但政治酬庸正不斷侵蝕這一基石。當大法官成為執政者的附庸,司法的公正性和人民對法治的信任必然受到挑戰。當大法官的遴選被政治力量操控,還能相信司法是公平且獨立的嗎?憲法賦予立法院對大法官提名的同意權,其目的正是為了避免總統濫用提名權。然而,過去的經驗顯示,立法院在履行這一職責時,容易淪為橡皮圖章,未避免這些疑慮,在此期勉立法院務必:  

  1. 全面審查提名人選的背景:特別是對無司法實務經驗或政治色彩過於鮮明的人選,應提出嚴格的否決。  
  2. 堅持專業標準:不論學術背景或行政經歷,都不能取代法律實務經驗在大法官職位上的必要性。  
  3. 拒絕政治酬庸:政治忠誠度絕不應成為遴選大法官的隱性標準。  

大法官不僅是憲法的守護者,更是人民信任司法的最後屏障,人民應該有權利期待立法院能夠謹慎行使同意權,拒絕所有不適任的提名人選,特別是那些明顯帶有政治酬庸色彩的候選人,為國家建立一個專業與正義並存的司法體制,而非被政治操弄的正義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