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威
美國政府日前公告「攻擊無人機飛彈系統」對臺軍售,臺灣政府電子採購網公布兩案,此次對臺軍售項目為彈簧刀攻擊無人機,含685架人員殺傷(Switchblade 300)及291架反裝甲(Altius 600M),履約時間選在今年9月27日起,截止分別為118年及116年,美國在臺協會(AIT)順利得標,臺美雙方國防軍事的無人機合作箭在弦上,卻也凸顯民進黨政府國防自主悖論。
臺灣無人機的研發與運用尚未完全達到國防自主,嚴重依賴美國的技術支持,當前國防戰略中以無人機作為臺灣軍事發展的重要議題,尤其是在面對來自對岸威脅,必須發揮不對稱作戰的策略思維。但從臺灣無人機發展現況,依舊難以提升國防自主。
「臺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甫才結束誓師大會,經濟部長郭智輝致詞表示,發展無人機已是世界趨勢,臺灣也正式組成國家隊,聯盟將會代表臺灣爭取「政府對政府」(G2G)的國際市場訂單。然而,臺灣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仍然存在瓶頸,整體技術不夠成熟,例如關鍵技術AI演算及航電系統仍需仰賴國外支援,這使得無人機政策無法達到真正的「國防自主」。
圖片取自:(wikipedia)
臺灣擁有中短程無人機,主要用於壓制敵方的雷達系統,例如「劍翔」可以發揮「攻防一體」,在進行大規模作戰中,仍然存在防空系統、電子戰技術與反制無人機的風險,無人機一旦受到干擾破壞便難以完成預期任務,無人機作為臺海局部作戰的武器之首,全面衝突中能夠發揮何種效益仍然有待觀察,更何況目前還得假手他人。
大陸在無人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已經躍升全球發展指標之一,尤其發展「空中分體」性能的無人機,呈現大規模生產能力與技術性整合優勢,已是國際市場上的主要供應鏈。與臺灣相比,大陸擁有龐大的研發資源,可以開發自主作戰能力且攻擊性強的無人機,加上電子干擾技術能夠有效破壞無人機的通訊鏈路與導航系統,迫使「戰術型無人機」引導作戰的環境更具挑戰。
臺灣的無人機政策在提升國防能力必須自給自足,依賴美國技術恐讓國防自主面臨挑戰,無人機發展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依賴外國的技術援助如何本土創新,面對臺海特殊的戰略布局,必須要在無人機技術上投入研發資源,深化自主技術的軍武研發。
在兩岸無人機競爭中,臺灣除了強化與國際友邦的技術合作,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防科技,才能真正在無人機政策上脫離「美式依賴」。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