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小丞

台灣民意基金會近期公布了一項民調,題目涉及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京華城案中被羈押超過一個月的情況,詢問民眾是否認為柯文哲「有沒有獲得司法公平審理」。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個針對柯文哲司法案件的探討,但細細一想,這問題根本就不合邏輯。柯文哲根本還沒被起訴,哪來的「審理」?這樣錯誤的問題設計,竟然成為新聞媒體的熱門話題,不禁讓人感嘆,這類「民調」到底是怎麼為台灣的輿論塑造框架的。

必須指出,民調作為一種反映民意的工具,應該有其基本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台灣民意基金會的這次民調題目卻犯下了明顯的邏輯錯誤,柯文哲的京華城案根本還沒進入審理階段,既然如此,如何討論他是否獲得了「司法公平審理」?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僅誤導了民眾,還可能影響到民眾對整個案件的認知。這樣低水準的民調題目,連基礎邏輯都無法自洽,卻還能堂而皇之地被提出來,甚至被媒體大量報導和討論,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ADDY7824
 圖片取自:(FB 柯文哲

媒體作為傳播資訊的重要平台,應該擔負起引導正確輿論的責任。然而,這次的民調結果竟然被多家媒體廣泛報導,甚至成為討論焦點。這暴露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那就是媒體在面對不合理的議題時,未能發揮應有的把關功能。媒體報導中往往忽略了問題本身的錯誤,反而大肆炒作話題,這無形中助長了對柯文哲案件的無知與誤解。如此下去,民眾對於司法案件的看法,恐怕會因這些錯誤的資訊而偏離事實。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不嚴謹的民調和隨之而來的媒體炒作,正巧反映了當前台灣媒體生態的一個縮影:快節奏、低品質的新聞產出,往往追求話題熱度,而忽視了內容的正確性和邏輯性。柯文哲的案件本身就充滿爭議,但這樣一個尚未進入司法審理的案件,卻在民調中被迫與「公平審理」掛鉤,實在是對司法程序與民眾知情權的極大誤導。

或許有些人會辯解,民調只是反映民眾對柯文哲案的情感和看法,而不必過於嚴肅地看待問題的邏輯性。但這種說法站不住腳。民調作為一種有力的輿論工具,應該以公正、嚴謹為前提,不能只是為了煽動情緒或博取眼球而忽視基本的事實。當民調變成了一種政治操作的工具,甚至連邏輯都放在一邊時,我們應該感到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