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這幾天網路上有網民整理了一份「小草店家」地圖,提醒台派人士不要前往這些店家消費,這份地圖一出現立即在網路上引發正反雙方激辯。有人認為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在撕裂台灣社會的團結,並加劇社會的對立,且這樣的貼標籤行為如同「獵巫」,不但會挑起政治上的衝突,也可能對社會的和諧造成負面影響。

另一部分人則主張,每個人都有選擇到哪裡消費的自由與權利,這份地圖只是在提醒民眾,某些店家的老闆或員工是民眾黨的支持者。目前的「小草店家」數量已達數百家,並且還在持續增加中,「小草店家」的標誌註解多是「老闆是柯粉」,而有的店家是曾與民眾黨拍過影片,或是直接由民眾黨的成員經營,連有些含有「中資」的店家也被歸類其中。此外,店內張貼民眾黨的標語,或是老闆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支持民眾黨或反對民進黨的言論,都有可能被列入這份「小草店家」名單中。

這一切看來頗為荒謬,台灣是一個擁有言論自由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表達不同政治立場的權利。支持這份地圖的人或許認為,他們有公開標註店家的權利,這是他們言論自由的一部分,然而,這種行為實質是在激化社會的二元對立。這些被標註的店家在未來可能因為政治標籤影響到生意,甚至面臨倒閉,失去經濟來源,這樣的結果不僅剝奪了他們表達政治立場的權利,更是對台灣社會言論自由的一種壓迫。

ADEY0212
圖片取自:(FB 徐勝凌

此外,這份地圖的準確性本身也存有疑慮,有些店家一開始遭到標註,經過澄清後才從地圖上被移除,那麼是否意味著還可能有其他被誤植的店家?未來是否會有人利用這份地圖,因個人私怨報復,將與自己不喜歡的店家標註為「小草店家」?這令人懷疑標註是否真的是基於事實,還是僅憑個人主觀判斷。

事實上,並非所有被標為「小草店家」的店家都明確支持民眾黨,有些店家僅僅是不滿某個政黨,就被列為支持民眾黨,將「不喜歡某黨」等同於「支持民眾黨」,這樣的邏輯顯然是完全錯誤的。這種簡單粗暴的標籤行為,無疑是在逼迫店家保持沉默,這不僅削弱了台灣多元言論的空間,還可能讓整個社會陷入一種「一言堂」的狀態。

倘若這樣的效應持續下去,任何與執政黨不符的言論都可能被貼上標籤,必然會進一步削弱言論自由的基礎。當政治立場變成商業成敗的判斷標準,整個社會的言論空間將變得狹隘。因此,政府應該對這種分化社會的行為進行譴責,並採取措施防止這種現象的擴大,唯有如此,台灣社會才能維持真正的團結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