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近期一名大學生在速食店拍攝了一群印度人,將他們的照片上傳至個人社群網站,並寫上帶有歧視意味的言論,他批評這些印度人在餐廳餵食鴿子,同時形容他們身上有濃烈的氣味且聲音吵雜,甚至以「來自第三世界」來指責他們。此動態被流出後很快被轉發,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許多人認為這名學生的言論已經構成種族歧視,然而,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只是客觀描述,與種族歧視無關。

筆者過去曾於美國求學,深刻體會到美國對於種族歧視議題的敏感性,即使是對其他族裔無惡意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構成「微歧視」。因此,美國的大學通常會在新生入學前進行種族平等與尊重不同族裔的宣導,讓學生了解言論與行為的界線。如果學生被發現有種族歧視的行為或言論,情節嚴重的話可能面臨開除學籍的懲罰,相比之下,台灣對於種族平等教育和敏感度明顯不如美國,這也是為何許多人認為,只要是對行為的「客觀描述」,就不算是歧視。

學生 時髦 孩子 英俊 人的 男孩 西班牙裔 美國人 自然 疑問 孤立 地位 朋友 人 拉丁 問題 青春 表達 男人 切 空間 學院 襯衫 臉 歐洲的 生活方式 青少年 信心 人 顏色 一 背景 隨便 刷新 表達的 切斷 年輕 趨勢 概念 實 肖像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從本次事件來看,不難發現該學生使用「來自第三世界」這一詞彙,實際上已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意涵,有人可能會認為「第三世界」一詞是社會學專有名詞,本身並不具有歧視意味,但是否構成歧視,不僅取決於詞彙的字面意義,還包括使用者在表達時的語境和態度,該生在社群網站中使用「第三世界」一詞時,搭配的是貶低和負面的情緒,顯然暗指這些印度人來自不發達國家,試圖以此貶低他們的身份與背景。

台灣教育體系中對於種族平等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許多人認為只要不帶有惡意,就不算是歧視,更甚者認為現今台灣並無嚴格的種族歧視法規,就算有歧視言論也無關緊要,對於這些印度人的行為,不少人更是直言,他們造成他人不悅,遭到歧視也是應該的。

實際上,這種毫無顧忌的歧視事件,若傳播到國際社會,將可能對台灣的國際形象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國際間可能因此認為台灣是一個漠視種族歧視的國家,這對於台灣的外交形象與國際聲譽極為不利。與其拍照並發表歧視言論,面對不當行為時更好方式應是請餐廳員工進行勸導與制止,而不是將事情升級為針對某一特定族群的批評。

雖然事件發生後,學校的校長要求學生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並倡導包容多元文化,但學校並未對這類言論設立嚴格的懲戒機制,這顯示出台灣教育體系在處理類似事件時的不足。教育不僅僅是學術知識的傳授,更應該包括對人品與尊重他人的培養,只有當教育體系強化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理解,類似的歧視事件才能避免再次發生,我們應該致力於創造一個尊重、理解與包容的社會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