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小丞  

近期,台灣政壇接連爆出多起涉及「台南幫」的政治醜聞,從前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交通部長李孟諺,到立法委員林宜瑾,無一倖免。然而,這些事件卻未能引發綠營媒體的廣泛討論和批判。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在野黨政治人物如高虹安、顏寬恆出現問題時,綠營媒體往往不遺餘力地進行報導和批判,甚至不惜動用各種資源進行政治追殺。這種明顯的雙重標準,揭示了台灣媒體在政治立場上的偏頗,也突顯出綠營支持者在意識形態上的「台獨崇拜」,使得社會對是非的判斷陷入迷失。

我們需要正視這種媒體雙標對社會公正的影響。在一個健康的民主社會中,媒體應該扮演監督政府、揭露真相的角色,無論政治人物的背景如何,都應該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遺憾的是台灣的媒體環境卻往往呈現出「黨同伐異」的局面。當綠營政治人物出現醜聞時,多數媒體選擇性沉默,試圖將事件淡化或轉移視線;而當在野黨政治人物出現問題時,媒體則毫不留情地進行渲染和攻擊。這種不公平的報導,不僅損害了媒體的公信力,也加劇了社會的分裂和對立。

ADDY9953
圖片取自:(FB 林宜瑾

此外,在野黨不應因「台南幫」的接連出包而過度樂觀,認為這將對賴清德的選情造成重大影響。事實上,綠營支持者對於政治人物的道德標準,與他們對於「台獨」議題的忠誠度相比,顯得相對次要。對許多綠營支持者來說,「台獨」已經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道德指標,只要政治人物能夠維護「台獨」的立場,其他問題在他們眼中便顯得無足輕重。

這種情況使得綠營政治人物即使在道德上出現重大瑕疵,仍能獲得基層支持者的認同與支持。這也解釋了為何賴清德的子弟兵接連出現問題,卻未對賴清德的支持率造成明顯衝擊。對於綠營支持者來說,維護「台獨」的立場比個別政治人物的道德問題更為重要。只要賴清德能夠繼續在「台獨」議題上堅守立場,這些醜聞對其選情的影響將會被大幅削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台獨崇拜」已經滲透到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使得社會對是非的判斷變得模糊。在這樣的環境下,任何涉及統獨議題的討論,往往被簡單化為支持或反對「台獨」的立場,而非基於事實和道德標準的理性判斷。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社會的公正性,也使得台灣社會在面對重大政治議題時,難以進行冷靜和理性的討論。

對藍營來說,面對這樣的局面,應該認清現實,不要寄希望於綠營政治人物的醜聞會自動轉化為選票上的優勢。相反,藍營應該加強自身的政策宣傳,提出更具建設性的主張,以吸引中間選民和理性選民的支持。同時,也應該呼籲媒體回歸公平報導的原則,讓社會能夠在事實和道德標準的基礎上,對政治人物進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