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不可否認的,當今經濟學仍以凱因斯的理論為主,鼓吹企業利益最大化,甚至由政府介入市場,以維護市場秩序的安定,而我們也大都習慣了這樣的機制,也接受了由政府介入各種的補助以及類似將福利國家的各項舉措視為理所當然。

近年來在教育上,中央推動例如班班有冷氣,偏鄉每隔幾年就有二百萬的硬體建設補助,政府對於偏鄉教育的硬體關懷不可謂不盡心,而在資訊教育上,除了生生用平板以外,各縣市許多更是加碼補貼班班有大屏政策,這些不僅促使教師必須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能力必須與時俱進以外,也確實提升了學生的資訊能力。

課堂 室內 類 人 發育 瞳孔 男孩 忙 孩子 裁剪 背後 坦率 可愛 小 非正式的 實 寫作 尋找 無辜 隨便 可愛的 內 室內 學習 孩子們 男孩 手 學校 男性 教育 問題 吐溫 真實 學生 孩子 小 孩子 青春期前 知識 自然 初級 人 年輕 的copyspace 在室內 學生 內飾 童年 特寫 初級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疫情線上教學期間,所謂視力保健的3010政策鮮少被人提起,也就是注視電子產品30分鐘,眼睛必須休息10分鐘,而在這段期間內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效也未有人進行探討,我們只能間接地從教育部主辦的學習扶助檢測,得到這段期間學生的學習成效其實有待商榷的結果。以網路教學為例,偏鄉固然存在著經濟上的弱勢,但這些並非僅靠補助平板或電腦就能解決,還必須讓家庭有網路可以上網,而就筆者服務過的學校為例,許多家庭是連電信業者、第四台都不願意前往架設線路,焉能有效網路學習。

若拋開凱因斯的理論,我們由海耶克的理論出發,會發現他仍舊主張政府對於經濟應採取最小的管制,在各國政治實例上,又以英國小而強的政府為人熟知,回到目前台灣許多小校面臨廢併校的現象,主張廢併校的主張其實根本上仍是以凱因斯理論出發,主張小校經濟效益不彰,減少學生競爭力,但若由海耶克的理論來看,就生產效率來看,最適規模並不是最大規模,大規模生產優勢並不一定使競爭削減,通常是因為獨佔市場,而非成本降低;在自由經濟的理念下,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恆常的法制機構,讓個人從事自己的選擇,成敗得失的責任也由個人負擔,因此小校廢併校並非由政府決定,而是應該交由社區及家長與學生共同決定,這又回到經濟學始祖亞當斯密在1776年所提出「看不見的手」可以說明此一現象,且現今台灣的廢併校現象不僅出現在中小學,高等教育其實也已經開始出現此現象,其實不只是政府,社會各界都應該共同思索,當一個社區或城鎮少了一所學校,會對未來產生怎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