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隨著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這種差距也反映在教育領域,使得教育資源的分配呈現出M型化趨勢。這意味著教育資源分配如同財富分配一般,逐漸形成兩極分化的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下,給予下一代教育的方式逐漸變成一場軍備競賽,影響到不同階層的孩子能否接受到優質的教育。

有報告顯示,頂尖大學學生的父母收入高於中後段私立大學的學生父母,這一數據揭示了家庭財富對教育資源獲取的影響,成了孩子進入的大學等級重要因素之一。資源豐富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從小接受優質教育,例如私立雙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的一貫國際教育體系,並在大學或碩士階段出國留學。這樣教育背景的孩子畢業後,更容易獲得知名企業或外商的青睞,在薪資待遇上明顯優於他人,形成階級複製現象。

人 學習 大學 男人 學院 學校 朋友 學生 微笑 坐 快樂 校園 女人 書 一起 教育 客廳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與此相比,位於偏鄉且缺乏教育資源的孩子起點較低,往往缺乏啟蒙教育,無法參加補習班或請家教,導致課業跟不上,最終可能放棄學業,錯失升學機會。雖然有人認為孩子的學業表現主要靠自身努力,與父母財富無關,過往也有出身清苦的孩子憑藉努力考上頂尖大學或醫學系,但這種情況屬於倖存者偏差,更多的情況則是資質相近但缺乏教育資源的學生,學業表現遠不及那些有資源支持的同齡人。

由此可見,父母的能力與財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下一代的學業表現,儘管學業成績不等同於未來成就,不少在學術體系以外的工作者有著傑出的表現與收入,但資本確實影響了學生在教育領域的上升通道。過往聯考時代,單一的標準化入學測驗分數是大學分發的唯一標準,而現今除了高分外,還須注重課外活動表現和其他技能,這使富裕家庭的孩子在進入大學的評比上獲得某種優勢。

甚至過去曾有家長團體指出,某些學校在審查備審資料時,對學生家庭背景進行調查並作為評分依據。雖然完全公平的教育體系難以實現,但應儘量做到實質平等,給予學業表現落後的學生更多關注與支持,減緩教育落差的擴大速度,比起每年頂尖大學的入學成績,更應關注如何縮小教育資源差距,減少因家庭背景不同帶來的教育資源不平等,這不僅有助於個體的發展,也對社會的整體進步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