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鄭芊芊

隨著賴清德政府正式上任,台灣面臨的經濟挑戰一如既往地複雜而多變。新政府能否在破碎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掌握機遇,還是會淪為無數空談中的一例?經濟部長的雄心壯志,能否轉化為實際成果,值得我們一同來探討。

新任經濟部長誓言要改變過去政策代言人的形象,以全新的姿態引領台灣經濟走向輝煌。賴總統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成為核心目標,旨在以半導體產業為基礎,推動AI、健康、觀光等多元發展。然而,這些美好的願景能否落實,仍然是個問號。根據經濟部的計畫,西部將打造成「科技廊道」,東部則成為「大健康廊道」,乍聽之下相當吸引人,但實施過程中可能面臨不少挑戰。

供電問題一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阿基里斯之踵。非核家園政策推動以來,台電不得不轉向成本高昂的綠電和天然氣發電,造成財務壓力巨大。面對這一問題,新任經濟部長表示政府不會再提供大規模補貼,並強調台電需要自行應對這些挑戰。這種「以價制量」的策略是否能有效解決供需矛盾,仍需時間檢驗。

經濟部長的計畫涉及眾多部會協調,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以「境外關內」政策為例,這一策略需要國科會轉型,並在先進國家設立機構以服務廠商。這項任務不僅需要經濟部內部協調,還需其他部會的緊密配合。過去的經驗顯示,這種跨部會合作往往因部會本位主義而難以實現。

ADDY9495
圖片取自:(wikipedia

經濟部提出的「境內關外」策略,旨在通過招商引資,吸引高端服務業進駐台灣,並推動如米其林餐廳、精準醫療等高端項目。然而,這些計畫同樣面臨巨大的實施難度。減稅政策、法規調整以及財政支出等問題,都需要各部會的高度協調與合作。這些挑戰是否能被克服,直接關係到政策能否成功。

面對美中經濟衝突加劇,台灣的對陸貿易政策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南向政策是否延續,參加CPTPP是否有新策略,以及「21世紀貿易倡議」的後續計畫,經濟部目前尚未給出明確答案。這些問題關乎台灣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與未來發展,政府需要盡快制定具體策略。

根據最新數據,今年前四個月,除了資通訊與視聽產品外,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在其他產品類別上均出現下滑。這表明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少數產業,整體經濟結構亟需調整。經濟部提出的不對稱產業發展策略,旨在通過AI與高端服務業帶動經濟發展,但短期內無法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境。

賴清德總統任命企業家入閣,這一舉措無疑是希望引入企業管理的高效機制,改善政府運作。然而,企業文化與公務體系的融合並非易事,可能面臨巨大的水土不服風險。企業家的管理經驗能否成功移植到國營事業,關鍵在於如何平衡賞罰分明與行政程序的透明化。

經濟部長的夢幻計畫固然令人鼓舞,但從願景到現實的轉化,道路曲折漫長。政府需要總統與行政院長的強力支持,以及跨部會的緊密合作,才能排除重重障礙。未來的挑戰既包括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包括內部政策協調的困難。經濟部長能否成功,最終還是要看政府整體能否共同努力,將美好的願景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成果。

經濟部長的這番計畫,是否能讓台灣經濟再創奇蹟?我們拭目以待,但願這次不是又一場空談。